第424章 艰难!大明的希望!(第2页)

 唯一的难点在于,必须要保证土豆苗有充足的光照,就是阳光照射的时间,这直接决定了土豆成熟的时间长短,所以搭建温室大棚还得要透明的材料,也就是玻璃,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李祺给国公府去了消息,生产玻璃的匠人也携家带口地来到玻璃厂,甚至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玻璃厂还招收了很多匠人,很快一车车的无色玻璃运了过来,而温室大棚的建设也就此结束。 

 这大半年来,李祺每日和李景隆、冯诚等人拿着小本本东奔西跑,记录下每一块不同区域的长势与与出苗数量。 

 根据李祺的指挥,整座天津城周边的田地,根据地貌地势被划分为了三十六个区域,各个区域气温、土壤、水分等条件都各不相同,是以如此才能总结对比出土豆最佳的生活习性。 

 只要弄清了这土豆在什么样的气候,什么样的土壤下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等到了收获的时刻,那他们的任务才算是结束。 

 这叫做“对比实验”,还有“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 

 李景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捶了捶有些发酸的双腿,眺望着一片绿油油的薯叶,心中安宁平静如水。 

 面朝黄土背朝天,滴汗入土苦作甜。 

 耕作劳作的艰苦,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但是现在,或许那些老农看到这绿油油的薯叶,也会和自己一样,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还有十二个区域,得去记录下来,看看它们的长势,顺便为它们翻一翻土壤,补充点水分,今日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这炎炎烈日,还真是毒辣无比啊! 

 李景隆感慨了一句,起身便欲继续前行,身后却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来的人正是李祺,熟络地坐在了李景隆身旁。 

 看着这个皮肤黝黑的李景隆,李祺突然间觉得有些好笑。 

 “景隆,你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志向吗?” 

 李景隆闻言一怔,随后大笑着点了点头。 

 “当然记得,当年你让我留在珍宝楼,想让我从事商贾一道,对吧?” 

 “可惜被我拒绝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一心渴望继承父亲衣钵,做一位保家卫国的大将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李祺含笑点头。 

 确实是这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