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青山讲堂,母题思维(33)(第3页)

 不得不说。

 尖子生也都是人,特别是他们脑子好,有时候在特别的时候给你来上一句,比寻常爱混的学生都闹腾人。

 许青山面不改色。

 笑着点了点头,自己接上了话。

 “从回答就能看出来,大家平时关注的点都不在学习上,不够专注,难怪距离华清和京大会有一线之隔。”

 Aoe还击,但在场的人除了黄浩和石朝,其他人还真没法还嘴。

 “黄浩,你觉得是什么?”

 “刷题。”

 黄浩在许青山进了教室以后眼睛的光就没灭过。

 这时候被问道,言简意赅地说出答案。

 “宾果。”

 许青山打了个响指。

 “但如果只是纯粹的刷题,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候刷题刷太多了,你的成绩不仅没法提升,甚至还会倒退?”

 “刷题的时候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的同学,举个手让我看看。”

 许青山此时的姿态就像是一个沉浸教育多年的老教师。

 那种教育者、引导者、洗脑者的姿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似乎这里面有些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但那并不重要。

 “好,那你们清楚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吗?”

 许青山手背在身后。

 大家也很是配合地摇头,等待许青山点题。

 “叩叩。”

 许青山用指关节在黑板上敲了敲。

 “就是母题思维。”

 “我们学理科的,其实很多时候在学习也好,做题也好,是讲灵感的。”

 许青山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地讲述着。

 “特别是到了我们这个层次,已经把基础夯实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现在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树,拥有对于整个高中内容一个整体又细节的认知。”

 “要细心,不要粗心大意,这样的话我就不说了,如果你连简单题都丢分,那上不了华清和京大,只能说是你活该。”

 “那回归正题,在遇到难题、特难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把那个点点透了,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那这个点在哪?”

 “难道只靠着我们刷题刷出来的解题思维去赌那个点么?”

 许青山摇了摇头。

 “理科需要思维,这句话大家应该听过很多遍了。”

 “那到底什么是理科思维?”

 “我谈谈我的,我在做题的时候,特别是难题,其实你会发现很多难题是有很多不同的解法,并不会局限于一种得分手段。”

 “这是因为,这些题目其实都是由最开始的那一道母题发源而来的。”

 “那这道母题的解法,就是我们要的那个灵感点。”

 “我们不是出题人,我们不知道最初的那个母题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去寻找母题。”

 “去发掘到这个母题的根源,我们在它的核心、板块的这么一个深挖过程,就是我们找到灵感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再去看母题演化成诸多子题的过程,你就会理解和发现出题人的套路。”

 “在明悟了这层出题套路后,你再把它转

变成解题套路,就能百战百胜。”

 许青山在教室里提的这些。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察觉到边边角角的点,但是像许青山这么清晰地把这一整套的思路捋出来的。

 少,少之又少。

 或许像黄浩、石朝他们在平时已经有在做这样的事,但是他们也并没有组建起完全的思维框架去达成破解版。

 “所以,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其实很简单。”

 许青山从门外的段永明手里接过了文件袋。

 他扬起手里的文件袋。

 “这里面是我依照同一份母题出的三份试卷,你们拿回去做,做完以后,告诉我母题是什么,并且用你们自己的思路,再出一套题。”

 许青山的这种教学思路,完全不在常规范畴内。

 或者说根本不适合大多数学生。

 就算是这批最顶尖的尖子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达成他都期望。

 但现在达不成,不代表接下来几个月都达不成。

 如果他们都直接能提枪上马,那还要他许青山来讲什么课呢?

 “等所有人出完题,再把卷子发下来,大家一起做。”

 “做完,谁题出得好,有奖励。”

 许青山轻描淡写地给所有人安排了做26份卷子和出一套卷子的重压。

 但在场的尖子生,却跃跃欲试。

 毕竟读书的时候,谁不想难倒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同学呢?

 母题思维源自16岁704分理科状元nora。可能在她之前也有人总结过,不过这里举这位天才少女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