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给那小子上点强度!(23)(第3页)

 “上强度?怎么上强度?”

 陈大跃不以为意,以为是夏壁灿要让许青山去研究什么特殊的课题。

 “现在青山我看着,慢慢走慢慢学,先把基础打好,不要好高骛远,不然到时候他在一个问题上困顿太久,很容易打击到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我不想他刚走入学术领域,就颓废下去。”

 陈大跃对许青山确实是用心良苦。

 颇有一种当作亲传关门弟子的意味了。

 但实际上在学术领域也好,还是教学领域也好,陈大跃现在都只能算是正值壮年。

 还远不到收关门弟子的程度。

 只能说他对于天资卓越的许青山,确实寄予厚望。

 “我没想让他去琢磨什么奇葩问题。”

 夏壁灿其实是有点看不过陈大跃这种呵护型培养战略的。

 就像。

 陈大跃会在确定能上sCi期刊的情况下,尽力争取给许青山稳稳护航,让他不需要有学习和研究之外的烦恼。

 但夏壁灿却觉得自己只需要给许青山提供平台、空间,还有方向,其他的东西,还是需要许青山自己去接触接触,碰一碰。

 一个遮风避雨,一个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就是觉得,他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其实是可以试着投稿去一些机器学习的学术会议看看的。”

 夏壁灿所说的上强度是这个意思。

 “去参加会议?现在的话,对他来说

会不会太早了。”

 陈大跃听到夏壁灿的提议,陷入沉思。

 “不早。”

 夏壁灿掰着手指给陈大跃认真分析。

 “这篇论文这个月就让青山改出来,我们投过去mLj,然后有你跟我坐镇,再加上许青山这小子的水平,你也知道的,今年内就有希望过稿刊登。”

 “iCmL,也就是国际机器学习大会,这个是机器学习领域最顶级的会议,差不多在每年七月底举办,时间上不够,质量内容可能也有点悬。”

 “那你说个屁啊。”

 陈大跃撇了撇嘴。

 “你看,你又急。”

 夏壁灿继续说道。

 “但是可以考虑先让青山给iCmL投稿试试,毕竟咱们这种经常参加会议和发文章的都知道,会议讲完再发期刊也不是不行,而且要是会议足够好,指不定期刊评审更稳定。”

 “如果iCmL不行,那我们就按正常的节奏来,该给mLj投稿的,就给mLj投稿,到了8月底、9月,再投稿一下eCmL,欧洲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顶会,要是iCmL是第一档,其他是第二档,那eCmL就算是1.5档,含金量也是够的。”

 “这小子的英语也挺好的,之前打电话的时候,我问他相关的问题,他的口语发音也没问题。”

 “我觉得早点把他丢出去让他去见识见识大场面会更好。还能多和一些各方各面的前辈交流一下,指不定能成长得更快。”

 夏壁灿认真地说道。

 陈大跃点头思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