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为世界献上真理(第2页)
同样的,想要证明一个猜想,能够入手的切入点绝对不会少。
猜想就像是一个多边形体,不管从哪一个面跨进去,都有独属于这一面的赛道。
如果证明过程只是需要证明者走遍每一条路的话,无论是从a走到b,还是从b走到a,只要其内巨大迷宫的每一条路都走过了,那前者和后者就都是正确的。
而想要推动素数短区间的分布,则需要通过密度估计与傅里叶分析入手,前人所留下来的狄利克雷多项式的大值估计,尚且存在着很大的优化空间。
只是许青山需要做到对精细傅里叶分析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再用其优化多项式,推动对零点分布更精细的区位刻画,使得素数定理在短区间内的证明成为可能,如到+0.133,能证伪为伪,也是一种思路。
而刚刚和自己一起拿到菲尔兹奖的吴宝珠,证明了基本引理,许青山也在其中寻求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是否能真正揭示数论与几何的深层联系。
他尝试将黎曼ζ函数嵌入到ngnds纲领的几何对应中,利用自守形式的几何化模型重新构造零点分布空间。
这个让人更加陌生的方向,很有可能建立起素数分布与高维流形拓扑性质之间的桥梁,为黎曼猜想提供几何拓扑学证明路径。
不过,以上三点都还是相对而言更为常规的路线,许青山作为一个同样擅长机器学习、算法相关的信息学专家,他还有更多的路线。
他手边的电脑里,就有着他利用xi函数的对称性,结合调和函数的极值原理,试图证明临界线附近的实部不存在极值点。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零点分布的“准周期性”,提出基于复平面动力系统的新研究范式。
这种对复分析技术的革新,对于对称性和极值原理的应用,想要将ζ函数分解为有限维动力系统近似,突破无穷积分的信息提取难题,难度不亚于许青山再去解决一次周氏猜测。
而更加科幻的人工智能路线,通过自动定理证明系统形式化验证已有引理,再利用强化学习探索非传统证明路径,来生成ζ函数零点分布的动态演化猜想,又需要更好的ai算法基底,和极其庞大的训练物料。
再没有解决ai全新架构问题之前,ai想要在解析延拓的奇点分类、素数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构建等方面展现出潜力,加速传统方法的优化迭代,也只能是个展望。
当然,许青山的智慧并没有局限于此。
但一个人征服一座喜马拉雅山,尚且是在没有任何帮助和工具设备辅助的情况下,总归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他收到了田刚喊他吃饭的消息,也不能消失太久,收拾了一下东西就下了楼。
2010年8月23日。
世界依旧在旋转,战火依旧在延绵,生命依旧在不断因为各种意外被夺取,海洋从未停息,天空中的流云不知会飞往哪去。
许青山还站在天台上,这一次他不再低下头来。
而是抬头望,仰望着这片天空。
在那晴朗的蓝天之外,是什么。
无垠的星河,是光影的谎言,还是可触碰的尘埃
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和思路完全脱离了地面,原地飞升,攀升着攀升着,攀升至云层之上,星穹之下。
他似乎在俯瞰着这个世界,哦,不,他俯瞰的只是人类的世界。他仿佛如同造物主一般,在巡视着这由拙劣的规则拼凑而成的造景箱。
真理呢
它在哪里
许青山的意识拨动着云层,骤然间,他似乎看到了那逆流的气旋,那难以被完全预测的气象之景。
他特地准备了水,特地准备了面包。
可到真正陷入了沉浸的状态中时,他根本就没有动那些水和面包一口,而是如同落入井中的沉思者一般,始终仰着头瞭望天际。
夜色降临,暮云笼罩。
他也依旧遥望着。
“星空之下,真理究竟是什么”
他呢喃着,他似乎已经把黎曼猜想抛至脑后,一心只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
2010年8月24日。
上午。
彭实戈院士的1小时报告非常的成功,他红光满面,许青山给他的建议非常好,这让他这场报告会得到了业内大拿们更高的评价和认同,大家都觉得彭老已经独步此道,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