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个人系列纪录片《许青山》(第2页)

老艾脸上一喜。

许青山这么问,那这件事八成是稳了,他连忙给许青山解释道。

“许神您放心,咱们组就是台里最专业的纪录片组,前期的策划部分我们做好以后也会给您过目,我们前期筹备的时候,会用3层渗透法来对您做深度调研,首先是了解您的基础资料,部里会给我们调取您的档案、成果集、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然后就是对您的关系网进行访谈,秘密采访其亲友、同事来获取多维度认知;足够就是场景预勘,筛选一下您具有符号意义的日常场景,比如说工作场所,实验室啊,家里,或者各种合适的记忆触发点。正常来说就是跟拍加访谈的混合模式,您看这样的话您会不会介意,介意的话我们可以换。”

老艾可不会错失机会,口齿清晰地给许青山捋了一遍流程,又用一双期待的老眼使劲瞄着许青山,等待他的回答。

“这样啊。”

许青山想了想,自己成名之后,真要说隐私,似乎也没有什么真正的隐私,自己在网上的粉丝数量可不比那些什么娱乐圈顶流少。

在粉丝量大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很多档案里的东西那都是很好翻的。

“我的个人生活隐私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吧”

许青山还是问出口了。

“那肯定,可能涉及信息泄露的部分我们都会剪掉。”

老艾立马点了点头应答道。

“就像您这边的房子,可以选择不拍,拍的话也可以只拍内景,不拍外景,而且镜头聚焦低处、细处,这样也不会因为院外的楼景暴露位置。”

老艾这话出来,许青山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大叔还是挺专业的。

这年头能有这么强的隐私保护意识,只能说不愧是央视的人。

“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会需要开始拍摄”

许青山想了想,还是没打算在南池子这边拍。

这边是要留给外婆静养用的,家人来京城也会住这边,暴露了的话不安全。

“这边的房子就不拍了,到时候日常跟拍到燕东园那边去吧,而且那边就在学校里,更适合拍我工作日常。”

许青山的这点要求,老艾自然是答应的。

“没问题的,我们筹备完以后,大概一周后就会开始拍摄,到时候您不用管我们,您平时怎么做的就怎么做,把我们当木头人就行。”

老艾见许青山已经开始聊拍摄地点了,松了口气。

也不枉他们从敦煌赶回来匆匆的就过来了,虽然稍微有些失礼,可领导也说了,要是再过几天,许青山结束了休假,回到京城大学以后,想要再见到许青山可没有那么容易了。

上面的意思,是尽快能够看到第一部关于许青山的个人纪录片面世。

目前国内的社会风向也好,还是国际声望也罢,华夏都进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快速发展阶段。

而许青山就是上面认为全华夏最佳的榜样。首先他年轻。

其次他竟然同时代表着逆袭和天才,并且是和学习、科研这些对于国家而言正向元素深度挂钩的。

最后,是许青山在连续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和黎曼猜想之后,拥有的极高的国际声望。

华夏面对西方世界的宣传突破口并不多。

许青山的横绝全球,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那些喜欢许青山的年轻人、学者们,必然会高度关注许青山,而许青山的个人纪录片作为能够更深入和真实地了解许青山这位神人的机会,想来他们都不会错过。

而老艾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真实地展现出华夏社会的面貌。

是的。

并不需要美化,不需要渲染,也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赘述,只需要真实地展现出许青山的生活,以及通过细枝末节的点展现出华夏的社会、科技、文化各方面的进步,就足够了。

毕竟2010年,还是西方世界对于华夏高度妖魔化的阶段。

而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快,却也没有快到能让外界真正了解华夏的高度。

“那到时候就麻烦你们了。”

许青山笑着朝老艾伸出手来。

老艾连忙握住。

“应该的,都是应该的。”

“可要记得把我拍帅一点。”

许青山调侃道。

“放心的,许神,大川之前还拍过时装周呢,包帅的,您看要是这事这么定下来的话,咱签个《影像使用知情书》,这里会保留「镜头马赛克否决权」,对敏感内容设置密码保护副本,三十年后自动解密,您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