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青山大学一期落成!(第2页)

甚至还需要承担着时刻被人质疑立论基础的压力。

一旦在自己的理论还没有完全成功之前,就有后人提出了新的超越自身,或者是可以翻覆自身理论的新方向,那他们曾经的辉煌就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如果不够有前瞻性和开拓性,那就根本没法说是开创性的工作。

一代代的数学家们,有的依靠敏锐的数学直觉,有的依靠缜密的推论逻辑,但每一位能够名留青史、永固成果的先人,都是在未明前路里大胆开拓出新道路的勇者。

数学学者们第一时间都没有关注到许青山的新论文竟然发到了《nature》和《sce》上,他们还在盯着每一期的四大刊,期待在四大刊上看到许青山最新的杰作。

这种奇妙的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信息茧房导致了学术圈出现了一种短暂的诡异平静。

直到某些数物双修的学者在按照惯例看看《sce》的时候,才发现了不对劲,在迅速地看完了许青山的论文之后,立马掏出通讯录来,给自己所有业内好友挨个打电话通知。

“家人们,咱们数学界马上要变天啦!”

当国际学界开始研究许青山的新论文,京城大学开始赶制新的横幅,周其凤甚至都在考虑是不是要在学校里弄个许青山纪念室,专门用来放许青山搞出各种大事以后的横幅、物料,还有那些被许青山随手送给了学校的原版手稿。

后来想了想,人还活得好好的就弄纪念馆有点不太吉利,只能作罢。

外界因为许青山不声不响突然丢出来的两颗原子弹在各种闹腾和疯狂的时候,许青山则是离开了京城。

没有别人陪着他,他是自己一个人走的。

倒也没去别的地方,在鹭岛机场,耐心等待了许久的江道华在出站口接到了全副武装的许青山。

现在的天气不太适合穿得过于厚实,但为了防止被路人认出来,引发一些大动静,许青山还是戴着口罩墨镜。

可就算这样,那过硬的外形条件,还是让身旁的路人时不时地看向他,怀疑这是不是哪家明星跑来坐飞机了。

“青山,辛苦你百忙之中赶回来一趟了。”江道华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许青山,想帮他拿行李。

“大伯这说的什么话。”

许青山没让江道华拿行李,他摆了摆手,拉着行李跟着江道华一起出机场。

“你可是在帮我的忙,要说辛苦的,应该是大伯你。”

许青山打量了一下江道华,就知道这一年的时间里,江道华付出了不少的精力心血,相比于去年见面的时候,江道华整个人要瘦了一大圈。

以前在路桥集团的时候,虽然工作也不清闲,但是更多的时候会待在办公室里,整个人算是有些轻微的过劳肥,看起来稍显白胖。

可现在的江道华,要不是刚刚江道华先打招呼,其实许青山第一眼都不太敢认。

年过五十的江大伯这次整个人干瘦得像个老农,自从项目启动之后,他可没有少下工地,哪怕夏天大中午的时候,顶着炎炎烈日他也会到工地去看看进度。

作为青山大学建设项目的唯一主管和负责人,江道华对于第一期的建设十分重视,这是他定下青山大学建筑风格和建设基调的重要样板区,在重要的安全和美观方面,他事事亲力亲为。

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地帮自己这很有出息的侄女婿在不影响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节约成本,江道华也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盯紧每个环节,减少出错的点。

在这种高强度的管控下,整个青山大学一期的建设工程,在结项之后竟然没有任何一项是需要进行返工的。

这次许青山回来,就是收到了江道华的一期结项报告,打算亲自回来走一走、看一看,这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学。

“辛苦什么”

江道华自然而然地坐上了驾驶位,许青山也直接坐上副驾驶。

两人之间虽然在工作之外的交流并不多,但并不会因此显得生分。

“这一年啊,我有一种回到自己二十几岁时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