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法师小面包
第837章 奖学金制度(第3页)
昭信闻言,脸上立刻露出喜色,说道:“王上此举实在是英明,除却朝堂补贴之外,再设立奖学金制度,如此就可以激励学子们努力拼搏,若如乌桓这样的学子真有本事,自可以去竞争”。
昭信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以楚王室的名义发放奖学金,长此以往,楚王室的威望必定在学子们的心里再度拔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昭信的夸赞,熊章淡淡一笑,但又很快语气一转,说道:“不过对于在学宫混日子的学生也要予以惩处”。
“王上放心,学宫之中每三个月都有一次考试,按照学宫的规定,对于连续三次考试不合格的学子,都会予以清退”,昭信说道。
以前是连续三年考试不合格予以清退,但随着学宫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就变成了连续三个季度考试不合格就予以清退。
楚国有两座学宫,最好的自然是襄郢的章华学宫,而郢都学宫就是在原章华学宫原址上新办的学宫,已经有十几年了。
不论是名声还是师资力量都要逊色章华学宫一点,但也是要强过各地郡学的。
章华学宫的入学竞争太过激烈,能够进入郢都学宫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待遇跟章华学宫一样,都有助学补贴,也能每年参加招贤考试。
各地郡学虽然已经创办多年,但因为学费是地方衙门和学生自己各自承担一半,所以对于将学生送到郡学读书的家庭而言,压力还是挺大的。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有时候只有知道机会难得才会去珍惜,进入郡学,只要肯努力再加上一些天赋,一两年就能考入两大学宫,若是成绩十分优异,还能得到郡守的举荐,直接当官,当然每个郡每三年才能有一次这个权利。
地方举荐制,也是对楚国的招贤考试作为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