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关于文学的争论(第2页)

 但是,他还是不太喜欢这种表现手法。

 后期的那些朦胧派诗人,他们的诗歌追求的并不是大众的东西。

 而是认为,诗歌是个很小众的东西。诗是写给看得懂的人看的。世人都看得懂的东西那不叫诗歌。

 为此,他们的作品大多象谜语。甚至有些除了作者自己,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

 对于这些,叶雨泽向来是嗤之以鼻的。

 因为叶雨泽认为,能让大众都看得懂,而且能广为流传的。才叫文学。

 那种曲高和寡的东西,还是作为文献束之高阁吧!留给那些砖家们吃多了时候研究一下。

 査红英已经完全忘记了叶雨泽的年龄。关键这小子对于文字的理解竟然比她这个北大中文系的学子一点不差。

 两个人时而小声,时而大声的争论起来。完全忘了图书馆是个安静的圈子。

 不过因为高考的恢复,来图书馆的大部分都是渴望知识的青年人。

 而那些查看专业书籍的老同志们都离他们远远的躲在角落里。

 他们的争论甚至引起了围观,支持谁的都有。一个比较激进的男孩子甚至朝叶雨泽叫嚣。

 “你批判朦胧诗,那就拿出一首作品来。不要那些通篇都是感叹号的颂词!”

 叶雨泽略一沉吟就背出一首。

 我愿是急流,

 是山间的小河,

 穿过崎岖的道路,

 从山岩中间滚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间,

 愉快地游来游去。

 ……。

 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享誉世界。

 没想到那个青年却不以为然。

 “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老古董了。有本事你就拿出一首新作品。就是你说的那种朴实的,任何人都看得懂而且能够感动人的!”

 被人这么较劲,叶雨泽哪里还能忍?他拼命搜寻脑子里能够记住的诗歌。虽然智商不算高,几首诗咋也得有吧?

 看来不下大招是不行了,叶雨泽一咬牙。把自己的看家绝招拿了出来。

 1

 突然想到了身后的事

 写几句话给儿子

 .

 其实,火葬最干净

 只是我们这里没有

 .

 不要开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