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院子纳凉(第2页)

 至于考不过,苏氏根本没想过,她的山子怎么会考不过呢。

 小满喜欢读书人,最知道秀才的含金量,同样也知道考上秀才的艰难。

 鼓励地说:“山子,慢慢来,我们不着急,莫要有压力。”

 孙山嗯了一声,再次啃了一块蒸排骨,信心满满地说:“我不怕,我还小,机会多多。”

 听到机会多多,大家不约而同地点头。

 山子的确很小,这次上考场也是临时起意取经验。

 谁知道竟然一次性过了县试,府试,孙家人是万万想不到的。

 所以对院试,孙家人有满满地期待。

 不过考不上也无所谓,能考上童生,孙家人已经觉得赚了。

 孙伯民和苏氏打算要是孙山8月份的院试过了,就摆秀才酒席。

 要是不过,就摆童生酒席。

 谁规定童生酒席一定要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摆的。

 迟些日子摆也没问题。

 孙伯民和苏氏决定了,无论怎样也要摆一次酒席,要在村里出风头。

 如此吐气扬眉的高光时刻,必须狠狠地炫耀。

 孙山完全不知道孙伯民和苏氏的想法,吃过晚饭,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

 黄阳县的5月底已经很热了,寒露帮孙山打扇子,孙山帮黄氏穿针线。

 小满快要出嫁了,正在纳鞋底,这些嫁过去要送给夫家的亲人,以展示自己的手艺。

 有钱人家的闺女一般直接到店铺购买,穷人家的闺女,娘家帮忙做。

 苏氏和黄氏不想花钱买,于是坐在院子里帮忙做针线。

 至于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做是一定要做的。

 孙山好久没享受这么悠闲的时光了,自从到县城洪氏学堂读书,就变得忙忙碌碌,整日整夜地读书,围绕着科举之路走。

 此时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像回到孩提时。

 随后孙山不由自主地笑了笑,今年才13岁,还是小孩子,就追忆3岁的时光,有点文人的无病呻吟。

 黄氏对着孙山说:“山子,谨哥儿寄的书,可要好好保管,莫要丢了。谨哥儿好不容易收集的,咱们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