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县学一个字------大(第2页)

 洪秀才的媳妇特别喜欢孙山,肯定做了好大一桌菜,等着孙山来吃晚饭。

 第二天一早,孙山去县学演讲“我,孙山,秀才”。

 孙山希望以后能演讲“我、孙山,举人”

 “我,孙山,进士”。

 昨天洪秀才把考题资料送给了吴教谕

 吴教谕大喜,好话不断地说出,最后需要孙山来给县学里要考县试,院试的学子鼓劲,告诉他们考上秀才不是梦,他们黄阳县已经有新鲜出炉的秀才了。

 孙山也乐意去演讲,一来可锻炼胆量和口才,二来跟学子交流,大家一起进步,三来卖人情,跟吴教谕交好,往后有什么事,不说帮忙,提醒几句也好。

 人情世故,活在江湖里,总有必要的江湖规矩。

 孙山也曾经来过县学。

 轻车熟路地走到县学。

 说县学,其实就是一间学校。

 里面有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县学相当于黄阳县的贵族学校。

 能到里面读书的不是有钱就是有权。

 比洪氏学堂的教学条件好太多了。

 不说别的,县学一个字------大!

 有蹴鞠场,还有马场。

 孙山远远看过马场,只有两匹老黄牛般的老马。

 但对于黄阳县这个山卡拉的地方来说,已经了不起了。

 县案首章越在县学读书,君子六艺中的“乐”就不错,会吹笛,而且吹得很好听。

 吴教谕看到孙山来了,笑着说:“孙秀才,多谢你了。”

 孙山一愣,随后拱手行礼:“教谕,叫我阿山便是。夫子经常提起你,说跟你是茶友,经常一起以茶会道。”

 吴教谕50岁上下,跟洪秀才年纪差不多,而且还是县学的教谕。

 客气点叫孙山孙秀才,如果想亲昵点,喊名字。

 孙山当然选择后者,还有一层关系是吴教谕是洪秀才的好朋友,怎能让老师的朋友称自己是秀才呢。

 在不涉及到“反目成仇”的情况下,孙山只能伏低做小,年岁摆在那,阅历摆在那。

 吴教谕听到孙山这么说,跟洪秀才一样,喜欢摸了摸半白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