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加强治理
大唐,这一广袤而繁荣的帝国,宛如一座宏伟的大厦,地方治理便是这座大厦坚实的基石。然而,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拓展,地方事务日益繁杂,原有的地方治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改进与完善。张辉,作为张公瑾的后人,自幼深受家族荣耀与责任感的熏陶,对治国理政之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他身形挺拔,气质沉稳,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坚定,时刻心系着大唐地方治理的改善与百姓生活的安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大明宫的宣政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早朝时分,群臣依次奏报政务。待众人奏毕,张辉迈着稳健的步伐,从容出列,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隆基行礼,声音洪亮且诚挚地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张辉,乃张公瑾之后。今观我大唐,虽国力昌盛,但地方治理仍存些许不足。地方官员的治理成效关乎百姓福祉与国家根基,臣恳请陛下恩准,由臣协助陛下加强地方治理,制定合理的地方官员考核标准,并监督地方政务,以提升地方治理水平,保百姓安居乐业。”
李隆基微微皱眉,神色专注地看着张辉,说道:“张爱卿请起。朕亦深知地方治理之重要性,只是这其中问题错综复杂,你可有详细的规划与举措?”
张辉起身,恭敬地拱手,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加强地方治理,首在明确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考核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民生改善、税收征收、社会治安、教育文化发展等。对于民生改善,可考察地方官员在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成果;税收征收要注重公平合理,既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又不加重百姓负担;社会治安方面,以地方的犯罪率、百姓安全感等为考核指标;教育文化发展则看地方官员对学校建设、文化传承的推动力度。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定期派遣监察官员到各地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地方政务中的问题。”
李隆基听后,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目光坚定地说道:“张爱卿所言极是,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朕准你所奏,命你全权负责此事,所需支持,朕自会让各部全力配合。务必切实提升地方治理水平,不负朕望。”
张辉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