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假以安抚 稳住局势
在大明宫那庄严肃穆的紫宸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一场关乎大唐国运的重要商议正在进行。唐玄宗李隆基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严峻,目光在殿下的张九龄、李适之等一众重臣身上缓缓扫过。安禄山已对朝廷的消藩行动有所察觉,如同一只被惊动的猛虎,随时可能暴起伤人,这让消藩局势变得愈发严峻。
李隆基微微皱眉,率先打破沉默:“诸位爱卿,如今安禄山已起疑心,消藩行动面临巨大阻碍。若他提前举兵叛乱,我大唐必将陷入战乱之中,百姓生灵涂炭。诸位可有良策,既能稳住安禄山,又能让消藩行动继续推进?”
张九龄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行礼,神色沉稳而笃定:“陛下,臣以为此时需暂且对安禄山进行安抚。安禄山此人,野心虽大,但也贪图荣华富贵。朝廷可下诏嘉奖他的‘功绩’,赐予更多荣誉与财物,让他感受到朝廷的‘恩宠’,从而放松警惕。待我们做好万全准备,再一举将其消灭。”
李适之微微点头,补充道:“陛下,张大人之计甚妙。安禄山生性多疑,单纯的安抚恐难让他完全信服。我们在示好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他的监视与防范,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李隆基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爱卿们所言极是。只是这安抚之诏,该如何措辞,才能既让安禄山相信朝廷的诚意,又不显得过于谄媚,以免让他看出破绽?”
张九龄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诏书可着重强调安禄山多年来为大唐镇守边疆的辛劳,对其功绩给予高度赞扬,言辞之间,尽显陛下对他的倚重与信任。同时,在赐予荣誉与财物方面,要出手大方,让他切实感受到好处。”
李隆基点头赞同:“好,就依张爱卿所言,即刻拟诏。务必尽快将诏书送往范阳,稳住安禄山。”
于是,一份精心措辞的诏书迅速拟定。诏书中,对安禄山在范阳的“镇守之功”大肆褒奖,称其为大唐边疆的“擎天之柱”,为国家的安定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朝廷决定赐予安禄山更多的封地,增加其俸禄,并赏赐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珍贵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