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资金问题(第2页)
";大人英明!";老窑工捧着刚晒干的泥块,";这河泥黏性足,烧出的砖瓦特别结实。";
他指着远处新建的砖窑,窑顶青烟袅袅,";一窑能出三千砖,卖价十五两。";
叶明又来到新设的";水权筹";发放处。
钱谷师爷正给李记绸缎庄的掌柜发红筹:";您这二百两捐得值,今后每逢单日辰时,您家渠口先开两刻钟。";
掌柜捧着红筹乐得见牙不见眼。
最绝的是叶明提出的";以工代赈";法。城西贫民窟的壮劳力都被组织起来,每挖一方土换三升米。
叶明改良了运土工具——把独轮车改成双斗可卸式,效率翻倍还不累人。
傍晚查账时,钱谷师爷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卖泥收入八十两,砖窑得银一百二十两,水权筹收了六百两...";
他忽然压低声音,";周家刚才又补送三百两,说是石灰定金。";
叶明笑着展开新绘的《河工筹款图》,在";周家石灰窑";处画了个红圈:";明日派人去学烧窑手艺,咱们官窑也该开张了。";
夜色渐深,叶明仍在签押房筹算。突然从《水经注》里滑出张字条:";财如活水,流转则盈。";
他摇头轻笑,提笔在今日账册批注旁添了句:";官窑拟分三成利给民工。";
随后叶明在案头铺开一张桑皮纸。烛光下,他根据这几天的情况提笔写下“筹银十策”,墨迹在粗糙的纸面上微微晕开。第一策:河泥变银。
天蒙蒙亮,叶明就带着钱谷师爷来到河滩。工人们正用新制的细孔竹筛过滤淤泥,筛出的细泥堆成小山,粗砂则运去烧砖。";分三等。";
叶明抓起一把黑得发亮的淤泥,“上等泥掺香灰,装锦囊卖给城里花匠,冠以';河精';之名。”
他又指向稍次的泥堆,“中等泥混入粪肥,每担作价二十文卖给农户。”
最次的泥也没浪费,和稻草屑一起压成土砖,晒干后每块值两文钱。
第二策:水权红筹。
衙门前的空地上搭起了凉棚,钱谷师爷正在给十几个富户讲解:“捐银百两得红筹,可优先用水三日;捐五十两得蓝筹,优先两日...”
最精妙的是筹牌设计——红筹上刻着流水纹,插入特制的轮盘后会卡在最先出水的位置。不到半日,就收了八百两捐银。
第三策:官窑烧造。
叶明亲自到周家石灰窑";取经";,回来就命工房起了一座官窑。改良的火道设计让烧窑时间缩短一半,出产的石灰质量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