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页)

 首当其冲的就是远在山东的宁阳县。

 “城内按片分闾,城外按户分社?”

 “打着让百姓认领自家土地的旗号给百姓分地?”

 “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养马?”

 “安置寡妇村,让小寡妇们开包子铺?”

 “挖人工湖防旱?”

 “打火机?”

 朱重八朱皇帝对于杨少峰杨大知县的了解,一开始就是一个十九岁且心向大明,差点儿就饿死在宁阳县城外的读书人,在被常遇春所率领的明军救起之后,被常遇春强行安排了一个千金买马骨的马骨身份,从此就成了宁阳县的知县。

 这样儿的身份对于朱重八朱皇帝而言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大明朝喊出来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尽管北方愿意投奔大明的读书人不算太多,但是总归有那么一些,对于朱重八朱皇帝而言,多一个少一个杨少峰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朱重八朱皇帝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杨少峰杨大知县居然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能折腾起好大一片动静,甚至连常遇春和徐达都数次为他上奏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