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2页)

 主旨就一个,宁阳县大旱,百姓缺少粮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换盐,但是百姓又不能缺盐,现在本官已经走投无路了,麻烦上面的大佬们给想办法。

 然后,杨少峰杨大知县又给朱重八朱皇帝写了一份奏本,每一页里都写着宁阳县百姓如何爱戴朱重八朱皇帝,如何感念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的恩德,但是要仔细看,却能从字缝里看出来,整份奏本都写着“缺盐”两个字。

 写好之后,杨少峰便将公文和奏本交给了跛五:“劳烦跛五哥,这两份公文,一份送到兖州府,另一份送到益都行省。这一份奏本,让人快马送往京城通政司。”

 待跛五匆匆离去,杨少峰又坐回了椅子上,开始闭着眼睛盘算。

 盐的问题肯定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还有兖州知府衙门,再往上还有山东行省,京城还有朱重八朱皇帝——在稳定大于一切的洪武元年,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就算是让江南缺盐都不会让山东、河南这种刚刚收复的地区缺盐,自己哭穷要盐的奏本递上去之后,多半能要来一大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