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3页)

 但是现在的宁阳县不行,短短半年多就经历过一次旱灾、一次蝗灾外加一次秋收大豆前暴雨,宁阳县的老百姓现在更关心地里的收成问题,缺少一个半大孩子做为劳动力,往往意味着粮食的收成会受影响。

 这是老百姓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

 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去谈读书,人要是没了可就万事皆空。

 除非杨少峰利用自己在宁阳县的威望,强行让百姓送孩子进学读书。

 可是在暗自琢磨一番后,杨大知县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威望这个东

西和人情差不多,用一次就会消耗一次。

 但凡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杨大知县就不准备直接用威望强行让百姓送孩子读书。

 “要不然,以利诱之?谁家孩子进学读书了,本官就免他们一家的徭役或者免征他家的赋税?”

 “再或者,本官直接用县衙里的钱,给百姓家的孩子安排好校服和书本,连带着吃饭的问题也替他们解决掉?”

 “反正老朱都把宁阳县单列出来做试点了,本官稍微干点儿出格的事情应该没事儿吧?”

 “说起来,老朱他们也挺牛批的,居然能提前几百年就想到计划单列的玩意儿。”

 “这个玩法要是让老朱玩明白了,大明以后想必能少走许多弯路?”

 “最倒霉的就是本官,还得给他老朱当牛做马。”

 杨少峰杨大知县的思维很快就从社学跑到了牛马上面。

 再然后,杨大知县忽然就从躺椅上窜了起来,向着县衙的前院喊道:“跛五哥!跛五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