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第2页)
像李善长和刘伯温、胡惟庸他们这样儿的读书人也还好一些,起码在没有触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之前还能替百姓考虑,像王琼这样儿的读书人因为满脑子都是致君尧舜的想法,被自身的道德观念所约束,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残酷害民的情况。
但是像吴彦虎和陈墨他们这种被迫出来当官的读书人可就不一样了。
别看这些被迫出来做官的读书人拿着大明的俸禄,可是这些人心里的皇帝却是已经远遁漠北的铁锅,他们心里认可的百姓也是胡元时期的一、二等人,可不是大明朝这千千万万的泥腿子们。
想到这儿,朱标也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可是姐夫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后来的那些读书人,终究还是现在这些读书人教导出来的,烂树又怎么能结出好果子?”
杨大知县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想的岔了,因为有些读书人确实是烂透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没烂或者还没有彻底烂透的。”
“而一个孩子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念,除了一少部分来自于教书先生们的教导以外,更多的还是受其父母亲族的影响——现在这些百姓都是经历过胡元时期的,他们知道什么样儿的日子是好的,也知道什么样儿的日子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