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第3页)

 说完之后,杨少峰又赶忙端起一碗,递给了朱皇帝身边的马皇后:“岳母大人也可以尝尝。” 

 马皇后笑着接过酒碗,微微抿了一口,说道:“这酒确实不错。” 

 这回稳了。 

 这可是岳母大人喝了都说好的好酒。 

 虽然禁酒令还没有放开,朝廷不允许百姓酿酒、贩酒。 

 但是先抢下一个名头也算好的。 

 嗯,回头可以在宁阳县弄一个酿酒的工坊。 

 反正宁阳县属于中书直辖的单列县,有的是借口和办法去绕开禁酒令。 

 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让李善长来背这个黑锅。 

 到时候是该叫宁阳大曲呢? 

 还是该叫宁阳特曲? 

 话说施耐庵还活着没有? 

 如果活着的话,或许该想办法找他改一改《水浒传》,把武松打虎的背景改到宁阳县来。 

 到时候这高粱烧就叫三碗不过岗。 

 至于说阳谷县…… 

 宁阳县有三碗不过岗,就相当于阳谷县有三碗不过岗。 

 都是山东兄弟,实在没必要分得太清楚。 

 你看人家德州,就算是德州扒鸡变成了宁阳扒鸡,人家德州不也没发表什么意见? 

 正当杨少峰琢磨着怎么抢占三碗不过岗的时候,朱皇帝已经把碗里的高粱烧都喝了个干净。 

 再次夸奖了张五八的酿酒手艺,离开了张五八的铺子后,朱皇帝却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咱……越来越看不懂了。” 

 杨少峰微微一怔,朱皇帝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搁咱小时候……不对,哪怕就是搁在三年前,要说一个普通百姓家里能有小两千斤的存粮,咱都得当故事来听。” 

 “可是现在呢?” 

 “听你和张五八说的那些,似乎宁阳县百姓家里都有不少存粮?” 

 杨少峰撇了撇嘴,说道:“小两千斤是指高粱,不是只有两千斤的存粮。” 

 “都是被饿怕了的,哪家哪户没存个两三千斤的麦子。” 

 “甚至有些人的家里都存不下那么多粮食。” 

 “现在的宁阳县,哪一社里还没个粮仓,说出去都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