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第2页)
“胡元之时,朝廷只管征收赋税,从不在意官老爷和乡绅、商贾们的德行操守,以致于禽兽食禄,朽木为官。”
“正所谓沉疴难除,流毒无穷。”
“许多官老爷和士绅、商贾们习惯了胡元时期能够肆意妄为的日子。”
“若是不下以猛药,只怕遏止不住他们的歪风邪气。”
朱标心中暗笑。
瞧瞧,瞧瞧,这不就咬钩了?
朱标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说道:“韩国公和诚意伯说的是。”
“这些官老爷们肆意妄为惯了,不好好整治整治,以后难免会惹出更大的乱子。”
“不过……”
朱标再次调转话风,说道:“诛九族,夷三族,凌迟,剥皮实草,抄家、流放,诸般手段用尽,却依然吓不住他们,却又为之奈何?”
刘伯温捋着胡须轻笑一声,说道:“启奏殿下,臣以为这些手段未必就没有吓住那些官老爷们。”
“毕竟这次的大案所牵连人数,较之空印案已经少了许多。”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手段,才能吓住一部分官老爷,不至于让整个官场都牵扯进去。”
“至于那些没被吓住的,这些人或许是户口簿子上就一页,不担心被牵扯,又或者是心性薄凉,根本不在意九族老小的死活。”
朱标点了点头,随即又摆出一副皱眉沉思的模样,说道:“无论哪一种情况,这些官吏的心中都有底气,那就是朝廷不会把他们干过的那些破事儿公之于众,以免有损朝廷体面。”
“依韩国公和诚意伯之见,要是朝廷把他们的罪名都公之于众,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他们干过些什么,甚至记载于县志、府志,不知结果会如何?”
刘伯温眼前一亮,随即却又微微皱眉,说道:“依臣愚见,只怕效果不佳。”
朱标哦了一声,刘伯温又慢慢解释道:“早在洪武四年的时候,天下各处就已经开始兴建申明亭,那些官吏们的罪行,也会在申明亭里告知百姓,其籍贯所在的县志也会记载。”
“如今这些人既然敢犯下大案,就说明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