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书传山里听雨

第361章 隔河对骂

高笙书从前方得知已经拿下头曼城的消息,不禁大喜过望,他心中一直悬着的一块巨石总算落了地。


 他过了乞达曼山之后,便深知头曼城的重要,所以,他在部署安排攻打头曼城的将令时,也是斟酌再三。


 后来余蒙松推荐说,第十旅指挥使夏谷智勇双全,堪当重任。在一旁的段友山听到夏谷的名字,也是连声称善。可是,高笙书心中仍有疑虑,他立刻单独召见了夏谷,一番谈论下来,觉得夏谷精明能干,不是一味以武力取胜,有勇无谋的鲁莽将军,颇感欣慰。


 他对夏谷亲自面授机宜,让他攻下城池后,必须将所有的柔然百姓迁至大梁国境内,但绝不可滥杀无辜。


 所以,夏谷便略施小计,利用巴达喀的不服输心理,诱使他进行了单挑,终于让巴达喀输得心服口服。于是,有了巴达喀一起参与劝说,数万头曼城的百姓很快就前往了云州、定州等地,高笙书早已让柳升威、苏哲言圈了一大块土地,这些百姓一到那边,立刻就成了大梁军屯田的主要劳动力。


 大梁军拿下头曼城,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不但是对柔然军方面士气的打击,更为关键的是,有了夏谷第十旅一万余人的坐镇,大梁军由头曼城往前线运送粮草,不但距离就减少了数百里,而且,这安全也可以得到大大提升。


 高笙书立刻分别写了信函,吩咐程道刊要尽快要在头曼城建立粮草储运点,以确保前方的粮草供应。同时,他还吩咐柳升威立刻从各州郡调派工匠前往头曼城,从事军械的制作。现在前方箭矢消耗太大,如果得不到补充,就不能对柔然军形成绝对的优势,有了熟练工匠在头曼城就近加工制作,大梁军就再也不用担心箭矢的消耗问题了。


 高笙书的中军部队,由于没有了乎陀的羁绊,行军速度立刻神速了许多,没几天,就来到了一条大河的南岸。他叫来土末儿一问,便得知此河叫沃南河。


 为了指挥时心中有数,高笙书亲自带着段友山等几位将官,来到沃南河边踏勘地形。


 却见这沃南河虽然水面平缓,但甚为宽阔,平静的河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竟然是水天一色。一阵微风拂过,泛起熠熠发光、层层细碎的涟漪,轻柔得如同少女在梦幻中的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