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书传山里听雨

第363章 暗度陈仓(第2页)

 

“末将遵命!”

 

第二天一早,王大勇就过来禀报,说:

 

“大元帅,这沃南河水深不到一丈,宽度大概十二、三丈,河水也不湍急,水中还有木头的桥墩子,如果我军大部队过河,搭建浮桥,这桥墩子可能还用得上呢。”

 

嗯,这水确实不深,河面也不宽,但咱的部队都是旱鸭子,没有桥梁和渡船,如何能过河,况且,对岸的蛮夷虎视眈眈。不行,咱绝对不能在这边强渡。

 

不过,这沃南河自西向东流向,与我国大部分河流流向相同,本来,这个区域的河流都是大江大河的支流,在这样的纬度水流应该会有些湍急,为何这条河不一样呢?

 

嗯,这只能是一种可能,这条河可能是像塔里木河一样的内陆河,下游是湖泊,水位较高,造成沃南河上游流水较缓。如果是内陆河,那就是有尽头,咱可不可以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呢?

 

想到此处,高笙书对王大勇说:

 
“大勇,你速速带上几人,沿着河往东看看,这条河最终的流向是在哪里,或者,这下游是不是有更好的地方可以渡河,能让我军避开蛮夷的阻击渡河。你务必要细细察看,我军的成败在此一举。”

 

三天后,王大勇风尘仆仆返回,见过高笙书,说:

 

“大元帅,这条河还真是有些古怪,末将沿着河岸走了400余里,却见这条河汇入一个大大的湖泊,不像咱家门前的那条大河一样无尽奔腾……”

 

“这个湖泊大吗?”

 

“这湖泊一眼望不到边,末将沿着湖泊走了走,觉得走上几天,应该可以绕到沃南河的北岸那边。”

 

“好,大勇,你这回立了一大功,本帅这就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于是,高笙书迅速做了部署,让胡运超带着一旅,前往沃南河上游佯装渡河,拖住敌军的防守兵力。

 

然后,他又安排段友山和第二旅何必任部一万余人留在沃南河南岸,继续悬挂“帅”字大旗,与木卓珲大部队对峙,并且,高笙书还和段友山约定,五日之后的子时,段友山必须要在南岸发动佯攻来吸引敌军的注意。

 

高笙书自己则带上其余六个旅和中军护卫旅,趁着夜色突然开拔,沿着沃南河一路向东,昼伏夜行,直奔王大勇所说的那个大湖泊而去。总算高笙书前世地理知识学的不错,而且加上运气也好,他们果然很快就来到沃南河下游尽头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