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倒买倒卖

苏渺低头看着手中的外汇券,纸张比人民币更厚一些,正面印着“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字样,背面还有英文标注“fn exge certificate”。

 

五十元面额的券上,桂林山水的图案在斜射的阳光下泛起氤氲的青灰色光晕,漓江碧波与象鼻山的轮廓仿佛要从纸面流淌出来。

 

这是开放之后,我国为了方便来访的外国人、归国华侨、港澳台人士在涉外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而实行的十分特别的货币制度,即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流通。

 

在八零年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了外汇兑换券,在原则上兑换券与人民币等值,共有7种面额。

 

为什么说是原则上呢?因为它具有特殊性和稀有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觉得这张纸就是特权。

 

特别是前些年,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还实行定量供应。

 

而拥有外汇券,可以到涉外商店购买当时人民币无法购买的紧缺商品。

 

比如不定量地购买粮油,难得的时髦服装和化妆品,还有最令人羡慕的是,可以不用凭票便能买到进口比如各种家电、瑞士名表等。

 

70,80年代的友谊商店和华侨商店,可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外汇券是流通券也是通行证。

 

想进去购物,得在门口出示外汇券证明实力之后,方可进入。

 

在市面上流通的外汇券主要来源于外国人、华侨和外交人员,他们入境时必须将外币兑换成外汇券才能正常购物,而使用不完的部分往往会流入黑市套利。

 

而正是由于由于外汇券能购买稀缺商品还能直接兑换外币,黑市上外汇券的兑换价通常比面值高两成至五成。

 

而在外汇券价格炒到最高时,与人民币的比率竟到达1:2,也就是说一块钱外汇券相当于两块钱人民币,这催生了无数铤而走险的投机者,不少人通过倒卖外汇券发了财。

 

“这是...真的吗?”

 

苏渺轻声问道,毕竟这男孩看起来也就十岁出头,这些外汇券加起来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估计也就像她爸这么宠孩子的家长,才会让他自己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