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兼收并蓄(第2页)
调好了之后,老艺人清了清嗓子,也没有做什么热场的开场白,手指在琴弦上一拨,一段如泣如诉的前奏流淌而出。
接着,他用沙哑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唱道:
“湘江滴水啊流不尽~岳麓高山啊万年青……”
苏渺听得入神,这唱腔既不像北方的快板书那般铿锵,也不似江南评弹那样婉转,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沧桑感,用很平实的话语诉说着故事。
听了一会儿,蒋旭小声地说:“这似乎讲的是西汉时期贾太傅被贬长沙的故事。”
老艺人唱到动情处,手指在琴弦上快速滑动,琴声时而如急雨敲窗,时而似微风拂柳。
周围的观众都屏息静气,连街边卖糖炒栗子的小贩都停下了吆喝。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诶~这有串联到《滕王阁序》上去了,真是妙哉。”蒋旭赞道。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
老艺人起身鞠躬,却突然咳嗽起来,一旁有个小姑娘将他放在一旁的水壶递过去。
他接过水壶,慈爱地看着她:“谢谢妹陀,现在愿意听这个的小孩儿不多喽。”
趁着他曲间休息,好几个外地来的游客好奇的向他问这问那的。
老艺人很久没有这样众星捧月的感觉了,笑得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我师父说过,弹词要唱出'湘味',就得把湖湘大地的酸甜苦辣都装进去。”
他拍了拍身边的月琴:“这把琴跟了我五十年,琴箱都换过三次了。”
苏元正好奇地问:“老师傅,您收徒弟了吗?”
老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收了,也教会了,但是现在不像以前捧场的人多,出来演出都只是填饱肚子而已。
我一个老人家吃得不多,还勉强可以,年轻人要养家的,熬不住,只能出去打工了。”
大家听他这么说,才注意到他身旁的矮桌上放着一个空的铁盒子,有几位当场解囊,各自往里放了几毛钱。
苏渺三人又听了几首,离开时,苏渺往老艺人的铁盒里放了二十元钱,老人连连道谢,又弹起了一段欢快的小调为他们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