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盐引代币(第2页)

 “只是防范于未然而已。近此日子太子党与大爷党斗得很厉害,他们本就没空理我,所以爷觉得那人极可能不在其中,与父皇旁敲侧击让其行清丈田亩,为的是让他们更没空一些,好方便自己行事。所以……呵呵,昨日爷在父皇面前又扔出了盐引代币之事!”

 “盐引代币?”

 “就是让商贾输送粮食到征北将军府,用征北将军府的凭信换取那边的盐引!如此一来,工部那里的人便不会再有空了!此事不仅能将户部也牵连埋骈,甚至兵部那里也得忙活起来!”

 罗翰文想了想说道:“此策甚好呀!既能解北强军粮之用度,又可增收盐课,还能使得盐货市易,民足其盐!小生若以此为策论,说不定还能搏出个举人进士出来哩!”

 刘梦棣忍俊不禁地笑出了声来,而后问道:“你觉得是好事呢?”

 “难道不是么?”

 刘梦棣笑道:“这也不能怪罗先生,因为爷我不做盐货生意,你查不到相关的账,自然就不知其中之事了!”

 “还请六爷指正。”

 刘梦棣答问道:“朝廷一份盐引售价多少?”

 “一两左右吧。”

 “市价多少?”

 “市面上的确是不禁盐引交易,为得盐引有些人将盐引价往高了抄,但官价就只有一两左右,所以现在盐个的价格也不过二两左右。”

 “大汉国一年出多少盐引?”

 “这……小生并不清楚!”

 刘梦棣笑道:“大汉国一年所需之盐为九十万担左右。一引可取盐三百斤,合三担。也就是说一年要发行三十万引也就够数了!”

 “是这样!”

 “取盐可不是取完盐才交的课税,而是拿着盐引先去把课税给交了,然后再去盐场取盐,这叫守支!”

 罗翰文好像还没转过弯来,他说道:“这个小生是知道的,却不知……”

 刘梦棣笑着说:“河东盐由晋国把控,长芦盐被契丹把持,川盐在蜀国、淮盐在吴国、莱盐在齐国!这些产盐之地可与我们关中皆为无关呀!北方虽有盐场,但又能如何?所产之盐也就够个关中之地而已!而征北军将府那边又需要多少粮食?征南大营那里会不会有样学样也让朝廷用这个办法给自己输粮?”

 罗翰文想了想说道:“六爷的意思是……朝廷放出来的盐引一定会比所需之数多,且还、还比我们所产之盐要多得多?”

 刘梦棣轻点了一下头又道:“刚刚说了,取盐要先交盐课!一担盐的盐课在一两一,一引三百斤,则是要先缴三两三的税。若是有十万引等着取盐呢?那可就是三十三万两银子呀!

 罗翰文深吸了口气说道:“六爷的意思是……皇上为了银子会让他们先把盐课给缴了?再加上盐引本身的一两的价,那一年下来可就是……”

 刘梦棣笑道:“你算不过来!等他知道了这里头可以凭白生出许多银子的时候便会多发多赚!这就是爷我从来不碰盐货的原因了!不是不敢与他李家争,而是这里头的事情……呵呵,反正父皇那里绝不可能会放过这个为国库敛财的好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