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做成疑案(第2页)

 

 蒋宗宪笑道:“牛侍郎,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宁无干案里其实最大的疑点,并不是宁无干生前供述之事与案情对不上,而是……而是吴礼部之死呀!”
 

 “哦?”
 

 “吴礼部是走水而亡的,我当还去吊过唁呢。其子吴渤非说此为他杀,不停上疏,因此被皇上降到了八品翰林典籍,打发管书库去了!”
 

 吴渤的儿子叫吴辽,是上一科殿试的探花郎。
 

 他在中了进士及第以后授封了一个翰林待诏,从此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上疏说自己的父亲当初是死于非命,绝不是走水而亡。
 

 但吴辽自己又拿不出证据来,最主要的是吴渤走水案里愣是找不出一个嫌犯来!
 

 没有证据支持吴辽所言的“事实”,又没有嫌疑犯,立案两大标准都没有,即使皇帝刘泷有心帮忙,这案子也立不了,立了也没办法入手去查。
 

 但吴辽还是孜孜不倦,最后把刘泷弄得烦,直接就其给降了职。
 

 从六品的翰林待诏愣是给降到了八品典籍,还不给上奏之权!
 

 牛禄想了想言道:“蒋侍郎的意思是说……只要查出吴渤非是走水而亡,然后再说吴渤极有可能是因知晓宁无干案真相而被杀,如此即能将宁无干案做成疑案,待日后再慢慢去查?只是……吴典籍自己都拿不出证据出来,真没法证明吴渤死于他杀呀。”
 

 蒋宗宪笑道:“其实……其实是不是他杀也是可以分辨的。”
 

 “嗯?如何分辨?”
 

 “要是缢死后再烧,那口腔之内必有余灰。”
 

 牛禄不高兴地说:“这不用你说,朝里当官的都知道!这点常识要是没有,那也不用当官了。我自己就是刑部侍郎,我还能不知这个?那吴渤都死了多少年了,早就化为白骨了,怎么去验口腔?”
 

 蒋宗宪笑道:“你别着争辟邪,我意思是说,若是缢死、钝击、打杀,我是真没办法。但若是当时被人用利刃所杀、血流满地,那我倒是还有点办法!”
 

 牛禄紧张地问道:“有什么办法?”
 

 “勘察一下着火之处有没有血迹遗留就知道了呀!”
 

 牛禄生气地说:“那都多少年的事情了,有血迹也早就没了!蒋侍郎何必如此戏耍于我?”
 

 蒋宗宪笑得更欢了:“谁与你开玩笑了,那血迹他没不了!”
 

 “什么叫没不了?”
 

 蒋宗宪得意地说:“血是会渗入地下的!只要在案发之现场再驾起大火烘烤猛烧,而后拿酒……不是,是拿好酒和好醋,往上面泼酒!那渗入地下之陈年旧血,便会自己渗出地面!如此即可定为凶杀!”
 

 牛禄深吸了口气,急问道:“果有此事?”
 

 “不是只有你们刑部与大理寺才会破案,我缉校司自有能人,本事未必比你们差!”
 

 蒋宗宪是兵部侍郎,他哪里真会刑侦。
 

 这是蒋宗宪派去盯潜渊先生石奇川的探子向其回报,说刘梦棣就是用这个方法知道的当年王元岁即是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