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填坑:不可名状生物来源的猜测(第2页)

“但这些实验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原因是人类的身体构造太过复杂,尤其是人的大脑。”

李修解释道。

“就拿机械飞升来举例。”

“以我们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我们已完全能将人整的个身体,都给替换成机械之躯。”

“但唯独大脑。”

“无论我们做多少次尝试,都始终无法研发出人造大脑。”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

李修总结道:“以我们的现有科技水平,将人类培育成人造不可名状生物,到底还是为时尚早了些。”

他接着道:“于是我便退而求其次,将实验对象改成了像是乌贼、章鱼、海星、水蛭又或是寄生虫等环节动物。”

“我甚至还用过昆虫来做实验室。”

“就比如独角仙.”

【注:此处李修口中的昆虫,指的是前作《凡力》中的黑色独角仙‘小黑’。】

【独角仙小黑的身世,在《凡力》的倒数第二章,也即第五百二十六章中有提到过。】

“用昆虫还有环节动物做实验”谢深闻言疑惑不解道:“这其中又有什么说法吗”

“嗯”李修点了点头道:“包括昆虫和环节动物在内,所有的这些无脊椎动物,它们都可算是现代生命的原始形式。”

“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存在,甚至还可追溯到数十万,乃至数亿年前的远古时期。”

“在那时它们就已经存在了。”

“也正是因为它们足够原始,正因为它们的构造相对较简单。”

“所以相比之下,无脊椎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可控性,要远远高于人类。”

李修接着道。

“在成功将章鱼和乌贼等无脊椎动物,培育成伪不可名状生物后。”

“通过收集这些伪不可名状生物的数据,我最终得出结论:所有源自于不可名状生物的,所谓的‘污染’,所谓的‘超凡之力’,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可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模因’。”

“模因”谢深闻言疑惑道。

李修解释道:“所谓模因,也即拥有与遗传学中的基因,有着相似作用的一种形而上的概念。”

“我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

“所以我姑且再说的更具一点。”
 

李修形容道:“你知道的——生物的基因具有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特征。”

“那么同样的。”

“源自于不可名状生物的超凡之力,也即模因,它们也同样有着遗传,变异和选择三个特征。”

“也正因如此。”

“所以那些源自于不可名状生物的污染,它们的表现形式会各有不同。”

“比如不可名状生物‘呜嗼’的污染,就是以衍生出猩红色血肉的形式,去覆盖满整个星球。”

“又比如幻壤星上的不可名状生物‘虫’,它的污染,便是以无数虫子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我这么说你能懂吗”

“懂。”谢深回应了一声后道:“所以‘模因说’跟你之前的结论——不可名状生物们,都是由人为创造出来,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那联系可就大了。”李修接着之前的话继续道。

“无论是模因,又或是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

“它们都可大致被分为两种。”

他介绍道:“第一种,是自然产生的模因它的特点是具有高随机性,且传播速度较慢,影响范围较小,且传播过程中,大多都并无任何直接目的,并且稳定性和持久性也很差,说不定未来某一刻,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而与之相比,第二种由人为制造出的模因,就大不相同了。”

“由人为制造出的模因,其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极大,且传播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且稳定性和持久性也都极高。”

说到这里时。

李修忽反问了谢深一句道:“我且问你.第二种由人为制造出的模因,其特性,是不是跟不可名状生物们,刚好都完美吻合”

这.

谢深想了想后答道:“好像还真是啊!”

“首先是传播速度快。”

“不可名状生物的污染,一旦在某个星球上散播,那速度根本就是挡也挡不住的。”

“再就是影响范围。”

“不可名状生物们的污染,都已传播至整个银河系了,其范围之大自也不必多说。”

“至于说目的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