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听泉”(第2页)
“那就从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衣冠的明太祖开始。
说起来,这位明太祖在位31年,共铸造大、中、小三种尺寸的洪武通宝。
这小号和中号存世量比较大,经济、收藏价值都不高。您这里这两样虽说都是精品,可估计也就是保证一个年代图鉴的完整性。
只有这大号洪武,由于当年铸造量少,又经过几百年折腾下来,如今也算是有些收藏价值的小珍品了,一枚总得要个把月工资。,2?0¢2!3!t*x·t,.+c/o?m¢
“好圣孙”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后忙着削藩,还有和他西叔闹家务。根本没有时间造钱。”
贝勒爷:“这个朱允炆也是个“二货”,一把好牌打的稀碎。白瞎了一手天胡坯子了!”
在这屋子里的都是有历史文化的人,所以都对朱允炆的骚操作知之甚详。也就把这个话题放过去不提。
白名继续道:
“老西朱棣“攻破”金陵城,面南背北登基做了皇帝。
永乐一朝只造了一种小号的永乐通宝,不过没什么收藏价值。
他大胖儿子仁宗朱高炽有命无运,在位仅仅十个月,继位后千头万绪根本没来得及造钱。”
贝勒爷:“这位仁宗在永乐中期开始就总理政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棣就是他的“征北大将军”。
他的能力手腕儿样样都是一流的,历史评价可不低,是个难得的仁君,可惜天不假年,那把龙椅才坐了不到一年。”
几人围绕着这位不良于行的胖子仁宗,展开了全方位的讨论。
服务人员很有眼色的抬来了一张八仙桌西把椅子,还有茶具然后沏上一壶陈年普洱茶。
叶大秘:“老板,马先生、白先生,喝杯茶润润嗓子再聊。”
几人落座,白名喝了一盏茶,先是夸了这盏陈年普洱茶气足、回甘快,然后继续道:
“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期间就造了一种小号宣德通宝,也没什么说头。
倒是宣德三年,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朱瞻基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
并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亲自参与设计和监制了一批香炉。
这批做工精良、用料考究的香炉,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赫赫有名的“宣德炉”,后世各朝各代也多有仿制。
尤其是宣德本朝后期的仿制品,其中精品那可是让咱们玩儿鉴赏的人真假难辨。”
贝勒爷:“这宣德炉的水可深了,不是三句两句能说清的!
我手里也有个十几二十尊,下次有机会一起一起鉴赏的时候再细聊。你还是接着说铜钱吧!”
白名:“好的!侯伯伯!
宣德帝之后就是正统、景泰、成化,父子、叔侄三人都没造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