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0章
由于空间的极度辽阔,这一区域的穿云更难捕捉到目标,变轨消耗的推进剂或电力也更高,十分考验机动性,成本也随之激增!
相晓桐列出了三种中轨道穿云的运行模式,但都只是开了个头,还没补充细节。
第一种运行模式,跟踪式,战前直接锁定敌方的关键卫星,将距离拉近后匀速跟踪,开战后可第一时间将目标击毁,是最经济省钱高效的模式,缺点是需要长时间提前准备。
第二种运行模式,一箭三雕式,找多颗敌方卫星轨迹的共同区域,将一颗穿云放在射程区域内,可以随着一圈圈的运行遇到大量不同的目标。
同样经济省钱,但就像哈雷彗星和地球的相遇一样,有些目标会很长时间才能相遇一次,且飞快掠过射程,对反应能力和打击能力都是严峻考验,极有可能错失关键攻击窗口,比如某颗卫星指导洲际导弹时,恰好不在穿云的射程内,等再进入射程,洲际导弹早都飞到目的地了。
第三种运行模式,变轨式,顾名思义就是制造机动能力更强的穿云,可以灵活地快速变轨,主动追打目标。
涉及变轨的模型总是最难做的,但又不得不做,主要军事强国都有应对战时卫星被毁的预案,会在第一时间抢发大量备用卫星,抢发的卫星未必在前两种运行模式的穿云射程内,只能靠变轨的穿云去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