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章(第2页)

 “主要用了我们平时自习课传纸条的顺序,所有人都习惯按这个模式沟通了。”杨玉解释。 

 “流动组员本来是一个临时办法,因为有的人同时想做两三个件儿,拿捏不准该去哪个组,就先流动着看看情况,不过流动半夜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流动组员能高效在各组之间传递消息,就变成固定模式了。” 

 “那你们得做好日志记录。”宋河提醒,“你们这种模式,好处是信息流动快,灵感碰撞强,坏处是一个人的想法会在口口相传里迅速传遍全班,通宵讨论脑子不灵光,最后是谁提出来的点子都忘了,甚至有人会把听来的点子记成自己想的,一定会有纠纷。” 

 “我们想到这个问题了,您叮嘱的日记周记都在记,另外还加了两重保险。”杨玉说。 

 “加了两重?”宋河和相晓桐异口同声。 

 “一重保险是各组每天对账,我们不止记自己组里成果,也记邻近组的成果,每个组的工作内容会被至少四个小组同时记录,这样一份记录有纠纷,可以看其他组的记录来确定。”袁天罡道。 

 “区块链呗。”宋河点头,“有点麻烦,但每天花半小时对账足够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