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果圣人之道就是内心的良知。
那么,遇见流民动了恻隐之心,给他一碗饭。
那这就是内心的良知,行动便是知行合一,做的就是圣人之道。
所以,从一开始何章献、王仲卿的辩论方向就是错的。
抱着书本死读乱啃的人,永远打不过一个真正去实践的人。
“学弟,到你了。”房华眼含期待地看向郑小龙。
“谢学长。赵院长、李爵爷说过,所谓的圣人之道就记在书中,答案先辈们已经给了。所谓的格物就是实践,实践之后才能解惑,这就是知行合一。”郑小龙缓缓站起身,意味深长地看着蔡子渊,“蔡先生乃是当世鸿儒,也曾出书立传,敢问蔡先生您格物吗?您有领悟了哪些大道呢?”
“蔡某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各种经典更是倒背如流……”
“蔡先生错了。”郑小龙打断了蔡子渊的话,“学生想问的是,您在格物一道有什么深刻的领悟。”
“领悟?”蔡子渊略微沉思,“我等读书人,自然要秉承圣人之道治世济民。”
“蔡先生又错了。”郑小龙伸手一指书院门口屹立的石敢当,“俞先生的政绩足以进入国子监、翰林院,从此高官厚禄平步青云。可他为什么要屈身于蓝田书院?正是因为他要把圣人大道推广下去。那他的大道是什么?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是从陇西逃荒过来的,不懂得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心中所想就是让饥饿不再出现在任何一名百姓身上。”
“你自知自己才疏学浅,做不了什么高明的官吏,才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蔡子渊摇摇头。
“孟子曰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我们只需要照做就好;孔子曰,不耻下问。心中产生质疑,自当询问结果;理学说格物致知。那我格不出来学问,自然要质疑格物的对错与否。蔡先生你也是有五官六感的人,你也是武朝知名大儒,你都不去思考不去质疑,那让你的学生如何能挣脱思想禁锢的牢笼呢?难道你也想让他们像你一样,做一个不思进取的穷酸腐儒?”
“你这是离经叛道。”蔡子渊狠狠一跺脚,“你的意思是,理学不如你们心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