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第2页)

 连续几天没日没夜的学习后,游商让人从地窖的粮仓中拉出了不少粮食出来,要送给风氏。 

 “这是我在南边收来的粮食,叫做稻,我本来是想让这里的人耕种稻子,可他们光是种粟就已经费尽力气,没人敢做第一个种植这种稻米的人,就怕种坏了没有收成。” 

 游商原本的想法是很好的,多一种粮食,就多一种保障。南方多种粟,北方多种稻,不是很好吗?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南方人认为不需要很多水的粟一定不好种,北方同样觉得需要很多水的稻米难伺候。 

 就连大河流域这种气候适宜,既可以种粟也可以种稻的地方,人们也坚持只想要多种些黍米。 

 一个新的物种,以及随之而来需要学习的新技术推广,从来都不容易。 

 游商的主业不是种地,她手底下也没人擅长这方面,稻米虽然换了回来,但南北两边都一样抵触没有试过的新作物,她也就把这件事揭过了。 

 她知道只要不饿死人,这些人就会凑活着过一天是一天,而不是想着改变。 

 对于这些固执的不愿意改变一丁点生活方式,以求让生活更好的人,游商没有办法过多的责难她们,因为她知道其中的原因。 

 寒枝同样知道为什么新技术的推广太难,因为时下的平民们,抗风险能力犹如一只飘在水面树叶上的蚂蚁。 

 随便一个小水滴,就可以打翻树叶,让蚂蚁掉入水中。 

 靠天吃饭的农民们都指望着田里的收成养活一家老小,你突然说我在别处拿到一个新种子,很好种的,你试试。 

 当然没有人会搭理你。 

 谁都没种过的东西,发生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找不到解决办法。种熟悉的作物就不一样了,本地不光有祖上传下来的各种种地小诀窍,还有年长又经验丰富的老农可以知道问题,比如病虫害的解决办法,以及怎么减轻洪涝旱灾带来的各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