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第3页)
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降水量集中又蒸发大,所以盐分才会往地表聚集。本地这一片盐碱地的地势又很符合撮箕地的描述,在这一片打个出水井,应该不会太难。
打井是智慧和力气结合的活,只要有人,十米内的井一把蝴蝶椎就可以搞定。但如果是想要深一点,比如20-30米的话,那就要用更多工具了。
不过井深的好处也很明显,二十多米的水井,就足够半个村的人用水了,水量多还不容易枯竭。
灌溉肯定是要往深了打的,寒枝得边打边回忆小时候家里那些工匠来打水井的时候都干了哪些活。
不光要打水井,还要想办法把水井里的水弄上来用于灌溉。靠人用陶罐提水灌溉,那要忙到哪年去?
这个汲水工具她手里也有之前做好的模型,那就是世界上出现最早,使用历史也最久,夏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龙骨车。
不光能灌溉,还能用来排涝。盐碱地的地势凹陷,下大雨的时候势必会积水,靠人工挖沟渠虽然也能排水,但夏天的滂沱暴雨可不会有商有量的沿着你挖好的沟往外排水,而是更有可能直接冲垮沟渠,肆意奔流。
万一发生这种事,少不了人工干预排涝。
龙骨车既能从井中汲水灌溉,又能协助排涝,功能十分全面。
而它使用的历史之久,久到汉时就已经出现,一直到寒枝小时候,村里都还有人用这种龙骨车从河里汲水浇菜园。
近两千年的使用时间,直到被抽水泵顶替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