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蒲织厂(第2页)
一个剪着短发有些矮的女同志几乎每张都翻了一遍,伸手指了指旁边站着的几个人。
“过来拉着角。”
接下来就是熟悉的验收方式,4个人把席子的4张角拉起来,再往中间倒上一盆水。
“挺好的,不漏。”
大家都发觉今年过来收席子的人格外好说话,一点刺都没挑,这么一沓厚厚的席子说收就收了。
短发的就是蒲织厂的会计,来的时候着急忙慌,今年厂里的卡车出了问题,只能人先过来车还在修着,结果一着急就带了个本子,连算盘都没带。
不同席子价格不一样,1米5跟1米7的能差几毛钱,有图案的跟没图案的也差几毛钱。
秀莲刚把自家的席子拉过来放在队伍后边排队,就带着闺女冲到里面看热闹。
“1米7素席8张,2米2素席12张,2米2带图案的10……”
要了命了,会计只觉得头昏眼花,晒谷场上还围满了人,各种说话声,别说算账了,光是把这些东西记下来都得点几遍。
队伍分成了两道,一共有两个人在验收,两边的人叽叽喳喳。
“这个不是洞,只是草晒的颜色不均匀。”
“行了行了糊弄谁呢?我们收了这么多年还能不知道,把这张席子拉出来。”
破了洞的拿草补起来还要塞进去,打量他们看不出来。
那边在吵这边也在吵,一个说自己的席子铁定到2米2的规格,蒲织厂的人说不够只有两米出头,吵着吵着一方回去拿来尺子量了后才知道确实是2米1。
“我都说了不够你还不信,这些不要!”
既然不到2米2那就卖不了这个价,但你要卖2米大家又不愿意。
“到底还卖不卖,你这都不到2米2我们怎么收,两米爱卖不卖,不卖就自个拉回去。”
“同志我们这都2米1多了,要不您多加些钱?”
蒲织厂的工作人员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她们只是厂里的工人,规格都是厂里定的,怎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