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平行空间来客

1149李成梁的决断(第3页)

只要他能在朝廷上为父亲说话,转圜一二,应该就成了。」

李如松继续游说道,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

魏广德可是军户出身,自然对他们这些人有天然的好感,至少不会如同那些文官那般轻视他们。

「可是,这事儿毕竟涉及兵事,是不是应该找兵部谭尚书?」

在京中找强援,李如松的想法倒是提醒了李成梁。

只不过,到底该着魏广德还是谭纶,甚至是京城其他的勋贵,李成梁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

武将,大多都是投靠京城的勋贵。

别看现在朝中文官得势,但是只有勋贵之家才算得上是百年豪门,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文官确实侵夺了让他们不少的权利,可那又如何,谁不知道文官的富贵也就那几年。

所以,虽然权利被削弱,但是文官里还真没几个人敢和勋贵叫板的。

勋贵所谓的失去权利,其实只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但是有皇帝在,他们依旧有说话的资格。

而且,在勋贵和文官争斗的时候,皇帝一般都会选择站在勋贵一边,而绝对不会帮着文官说话。

兵部的权利,看似掌握在文官手中,实际上却还是在勋贵那里。

在外领兵的将官,更加亲近勋贵。

文官,更多还是依靠兵备道控制军队的钱粮,间接对军队产生影响。

而勋贵其实也并非毫无作为,大明现在每年的军籍进士不少,其中大多和勋贵有牵扯,也不乏坐上高位之人。

当初金吾左卫籍的李东阳做到首辅之位,现在内阁的首辅和次辅,其实都是军籍。

「张居正。」

没来由,李成梁又一下想到首辅。

「我再想想。」

李成梁开口说道。

「爹,此事怕是耽搁不得


云南离京师可不近,要是孟养有变,这里必须给出对策。

还是早做打算得好。」

李如松急道。

这事儿那里能拖的起,不尽早决定,他也会寝食不安的。

「好,那你说写信,那写给谁?」

李成梁看了眼儿子,开口问道。

「那当然是魏阁老了,他主管兵部。」

李如松不假思索说道。

「魏阁老确实是个选择,可还有其他人呐。」

李成梁淡淡开口,提醒道:「兵部谭纶,甚至内阁首辅张居正,他们懂兵事吗?

应该都懂,谭纶掌兵的时间可不短。

可他们不过是文官,几年、十几年后呢?

朝中最稳当的,还是勋贵,如英国公、成国公他们,世袭罔替,历代皇帝对他们都是信任有加。

你看看京营,还有皇城禁卫,就是几位国公轮流担任指挥就可见一斑。」

「爹的意思是」

李如松也是聪明人,早年就被李成梁花费重金请了先生教导。

虽然习文不是他的强项,但也不是大老粗。

实际上,这个年代明军的将官,就没几个不读书的,也就是习文不成才会从军袭了武职。

「魏阁老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他手下已经有了马芳、俞大猷还有戚继光,为父投过去,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这,其实才是李成梁的盘算,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强。

谭纶,还是算了,只是兵部尚书,肯定无缘内阁。

但是和魏广德相比,是不是张居正更有优势。

李成梁举棋不定,不过李如松却看得明白。

「爹,魏阁老可还有个首辅大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和魏国公府上,还有定国公那里的关系。

爹靠向魏阁老,就算将来魏阁老致仕,离开朝堂,我们李家还可以借此搭上魏国公府和定国公府的大船。

特别是我们现在到了南方,这南方还有谁的实力超过魏国公府的?

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我们李家的将来,靠向魏阁老那边,前途貌似更好。」

李如松一下把他所想说了出来,而他的话也提醒了李成梁。

「有道理。」

略做思考,李成梁就不得不承认儿子的看法很对。

「那还是给魏阁老写信吧。」

李成梁做出了决断。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