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太子的心机(第3页)

 单单一眼,王珪就吓得双腿有些发软。

 他有些气愤,好端端的知道今天就不弹劾太子李承乾了。

 身为谏议大夫,不就是走走正规手续嘛。

 上朝不是弹劾李世民便是弹劾太子李承乾,要么就是一些大臣。

 被他知道了李承乾去青楼能不弹劾吗?

 怎么就魏征站出来搅浑水,裴寂站出来解围,长孙无忌站出来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世家。

 难道他长孙无忌就不是世家了吗?

 关陇勋贵,就比五姓七望差一丢丢。

 唉。

 长孙无忌看王珪无话可说,转身就对李世民举起了笏板:“陛下,还有月于就要科举了,此时太子殿下这首诗恐怕传遍长安,朝廷应当立即想出对策,如果解决科举不公平的问题。”

 “不然到时整个长安数万学子闹起来,这事可不好收拾。”

 立马所有大臣的心跟着提了起来。

 特别是礼部和民部的官员,数万学子闹事,恐怕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两个府衙。

 礼部负责的是科考,民部负责的是考生统计。

 魏征此时也跟着站了出来:“陛下,此事由太子殿下提出,不如我们可以询问一下太子殿下解决办法,毕竟是太子殿下发现了科举的不足之处。”

 什么?

 其它大臣惊讶的张大了嘴,不敢置信的看着魏征。

 太子才九岁。

 你让太子上朝谈论科举这等国家大事?

 裴寂也站了出来,不理会大臣们的诧异说道:“陛下,臣附议,太子殿下虽年幼,可看待事情本质似乎与大臣们不同,年纪越小发现的东西可能会越多,不如宣太子上朝,谈谈关于科考的不足。”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这下不止是裴寂的太上皇一派,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勋贵也是站出来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李靖这个时候看魏征、裴寂、长孙无忌都站出来了,他便也跟着附议。

 最奇怪的李孝恭这边皇亲贵族看李靖都站出来了,他们只能跟上了。

 整个朝堂之上除了五姓七望的人傻呆呆的站着,三分之二的人都站了出来支持李承乾上朝。

 李世民也算是看明白了,李承乾不知不觉的似乎拉拢了整个朝堂三分之二的人,而且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拉拢的。

 瞬间有些哭笑不得。

 九岁孩子竟然有如此心机。

 拜李靖为师,看中了李靖和李孝恭的关系,皇亲贵胄李孝恭算是领头羊。

 拜魏征为师解决了朝堂上第一大喷子,保全了自己的面子。

 最早开始劝说太上皇,恐怕是为了拉拢太上皇那边的人吧?

 之后就是长孙无忌,这些小事之下,身为亲舅舅的长孙无忌绝对的支持太子。

 这一番操作就拉拢了三分之二的人。

 要不是朕年轻力壮,能够压得住长孙无忌和武将一派,恐怕这朝堂都要变成太子的一言堂了。

 唉!

 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