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有功劳送给你!
李皓宸却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要等什么,总感觉再等等也许不错!”
李皓宸也不是不想救马谡,他清楚的知道,马谡在街亭的失败,其实就是诸葛亮在用人中出了问题。
马谡在大汉一直是一个参谋的人员,也就是一个出主意,你让一个出主意的人贸然当上执行者,难道你就不用考虑一下落地的问题吗?
而马谡在街亭却偏偏是一个出主意的人不是实际执行的最好人最好的诠释。
居高临下的战术思维没有错,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可以,韩信也可以,但是你马谡就没那个统兵能力,你没有那个能力还非要学人家,那其实是一种错觉!
其二,古代战争中居高临下可以带来巨大优势,比如弓弩射程和威力,高位方增益,低位方减损,此消彼长差距就很大了,还有圆石滚木火油之类的技能加成,高位方借助地形就能使用,专打盾阵和车阵。
士兵体力,山下进攻必须要向上冲至少二三百米再和对手火拼,你们可以换位想一下上山路冲几百米是个神马情况。反过来向下冲就容易多了,骑兵可以获得更快速度,箭雨滚木开路,正常情况下低位方其实是很难守住。
还有最最重要一点——视野。山下部队的兵力部署和主攻方向尽收眼底。冷兵器时代双方列阵距离就那么几百米,地形落差较大藏也藏不住。而山上神马情况,开打之前基本全靠猜。
《孙子兵法?行军篇》中说:“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意思是凡是驻军应选择干燥的高地,不宜处在潮湿的洼地,重阳面,避阴湿面,这样军士不会发生疾病,胜利就有了保障。提倡的也是居高临下的一种思维。
所以要是张郃来的速度没有那么快,让马谡在山上多屯一些水,说不定马谡还能多坚持几天!
可是如今魏军很明显也知道了山上没有水源的事,已经分兵去断了马谡的水源!
若是马谡不能趁着军中尚有水拼死一战,这一战还是只有失败这一条路!
李皓宸之所以不愿意现在就出兵救援马谡,还是考虑到手里的兵力不够,他们在街亭的驻军就只有五千人,能拉出去救援马谡的,最多也只有三千人,但是这三千人不一定能接应到马谡。
若是这三千人跟着一起葬身在南山脚下,那街亭也就不用守了!
他记得诸葛亮在派出马谡和王平之后,还派遣了两路人马去了街亭身后的列柳城!
他却在昨天就派了斥候却列柳城打探情况,看看后续的援军到了没有。
可是如今派去打探的人还没有回来,李皓宸却不愿意将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无谓的牺牲中。
王平却貌似对李皓宸想要再等等的想法很不满意,见死不救不是他的风格,更何况马谡还是一军主帅,岂有见主帅落难,而自己不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