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绝不可再提!

 这车骑将军刘琰是刘备的同宗,也是汉室宗亲,一直跟着刘备,等刘备击败了刘璋夺得了蜀中之后,他被刘备任命为固陵郡太守。 

 等刘备驾崩之后,他又以都乡侯的身份,历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又由后将军升迁为车骑将军,官位仅在李严之下,只是由于他是大汉宗室,却不能参与政事,麾下也不过千余士兵而已,算不得什么人物! 

 可李严却不同了,他与诸葛亮都是刘备给刘禅留下的托孤大臣,刘备用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就是想让李严与诸葛亮各自负责一摊事务,共同为大汉出力! 

 而随着诸葛亮的权势日隆,李严也觉得有些不平衡了。 

 他竟然鼓动朝臣推动让诸葛亮为王,并且加九锡的事,虽然被诸葛亮严词拒绝,可在诸葛亮筹备北伐的时候,准备调李严来镇守汉中的时候,李严推辞不就,甚至还向诸葛亮提出从益州划分五个州出来成立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 

 彼时的益州刺史正是诸葛亮,李严就是赤裸裸的要分诸葛亮的权力,出使东吴的尚书令陈震就提醒过诸葛亮,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意思是李严有不轨的意图! 

 而诸葛亮却认为“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认为自己还是可以与李严合力的,可在心中却已经给李严重视了几分。 

 这一次,自己北伐获得初步的成功,这两人却再次跳了出来,嚷嚷着要给自己进位公爵,还要上九锡,这看上去是为了表彰自己的功绩,可诸葛亮却很清楚,这不过是一种试探! 

 他们是在试探自己到底会不会因为一场胜利就飘了,诸葛亮清楚的知道,因为自己独揽朝政,朝廷上有对自己不信任的,也有想从这里拿从龙之功的! 

 自己若是真的踏出了这一步,那自己与刘禅的关系必然会陷入僵局,自己苦心经营的局面也就被破坏了! 

 想到这里,诸葛亮却觉得一阵疲惫感袭来,他伸手掐了掐眉心,脑海中却又浮现出刘禅的身影。 

 对于这个刘备留下的皇帝,诸葛亮却是一直当成自己的儿子在培养,如今才有了“父慈子孝”的这个局面,可这却限制在他诸葛亮还是臣子的份上,若是自己再往前走一步,刘禅就算再是个傻子,能对自己不起疑心? 

 到时候君臣相疑,大汉如此艰难才取得的局面立刻就会因为怀疑而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 

 先帝啊!你为何会走的如此之快! 

 诸葛亮心中一声叹息,若是昭烈帝还在,他如何会有如此艰难的局面。 

 以他的本心,只要兴复了汉室,他愿意辞去一切官职,回到隆中去,只是为了他答应先帝的那句话,他这一生怕是都要陷进去了。 

 此时姜维却向马车外看了一眼,却对诸葛亮说道:“丞相,到成都了,时候还有大纛,似乎是陛下来了!” 

 诸葛亮眉头当时就皱了起来,自己回来的消息没有通报成都,刘禅是如何知道自己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