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4章 我要读书

 从赵天河宅中出来,父子俩一路沉默无语。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e8zw.com

 陈吉发此番先斩后奏,着实让陈友富有些受不起打击。父子之间的情感,也因此而埋下了刺。

 赵天河的动作很快,当天下午,就派了白役来知会妹夫,已经找到了愿意帮陈吉发入籍的良家,县里户房典吏那边也已经打了招呼,人家开口二十两银子,对陈家来说是一笔不算小的开支。

 晚饭的时候,陈友富将一家人都聚了起来。

 小门小户虽然没有那么多规矩,但一起吃饭时依然十分注重位次。一张八仙桌,陈友富和赵氏坐上首,左边是弟弟陈友良和弟媳王氏,右边是长子陈吉发和堂侄陈吉民,两位小妾和家里的女儿们端上饭菜,然后去隔间用餐。

 等大家坐定,陈友富便把今天的事情讲了。连同赵天河的回复,也一并交代。

 “总之,若是让吉发去读书,便要出笔银子给他挂靠户籍,以后的花销,一年少说也要二十两银子。”

 “儿子想读书是好事。”母亲赵氏支持道,“做父母的,都盼着孩子有出息。吉发,你放心去读。”

 “是呀,大伯。吉发哥哥去读书,家里的事情我多做一些,不用担心。”陈吉民也开口支持。

 陈友富却没有立刻表态,他看向儿子。

 “吉发,你有志向,为父不拦着你,但陈记酱菜是百年老店,祖宗留给咱们吃饭的手艺,也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你是陈家的后人,当明白这一点。为父给你三年时间,若你能考中秀才,便继续读书,若是不能,还是回来继承祖业。”

 “谢爹爹成全,三年足够了。”

 陈吉发连忙表态,心里盘算着,有系统的资料库,就算不能中举人进士,秀才应该问题不大的。

 商量了这个事情,一家人沉默用餐。期间母亲多给陈吉发夹了几次菜,生怕他吃不饱。

 隔天早晨,陈吉发按着赵天河的交待来到县衙,后者已经等在那里,身旁还有个头发花白,身材不高,体型敦实的吏员。

 “这是你李叔,带你办户房的事情。”赵天河对陈吉发介绍道,“舅舅还要去巡街,你听李叔的吩咐。”

 陈吉发赶紧上前见礼,那老头和蔼的点点头。

 “不用客气,都是自家人。”

 户房书吏李忠宝,女儿是赵天河的正堂儿媳,门当户对的亲家,所以他说和陈吉发“自家人”,问题不大。

 “走吧,银子带了吗?”

 “带了,您看看?”

 “不必了,跟我来。”

 李忠宝在户房七拐八绕,穿过十来个正在办公的书吏,到了典吏值房。他让陈吉发在门口稍等,自己拿着银子进去聊了片刻,然后拿了一张签过字的文书出来。

 “搞定了。”李忠宝一脸轻松的笑意,“典吏大人很欣赏上进的年轻人,以后若是考中功名,可不能忘记大人的关心。”

 “一定一定!”

 有银子有人,的确好办事。

 陈吉发接过那张签了字的纸,是一封更改户籍的公函,上面以“正妻无所出”的名义,将陈吉发的出身由辅堂街陈记酱菜铺商籍,改到了夏口镇小谭村陈氏民籍。

 “还要辛苦你自己跑一趟,拿着这份文书到辅堂街和小谭村的里正那里改册子,便算是落定了。应是不会为难你,若是有人寻麻烦,尽管来找李叔。”

 李忠宝的这份热情有多少是冲着银子,有多少是冲着亲情,有多少又是投资未来,陈吉发不敢说。不过,至少此时此刻,他是真心帮自己的。

 所以,该说的客套话,还得说。

 “大恩不言谢,李叔是小侄的恩人,若小侄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必不敢忘!”

 有户房书吏亲批的条子,两位里正都没有刁难。但陈吉发依然分别包了一两银子的红包。

 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后面参加考试,还要核验户籍,还要五子具保,都需要里正帮忙跑腿。总不可能每次都去找李叔开条子,这些具体办事的关系还是要认真维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