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奔赴南京(第2页)
这个举动让他刚才半天的说教打了折扣,熊韵芝身体微僵,但还是松开了手。
“好了好了,乖,先歇下,等我回来。”
“嗯……相公也早些休息,莫要太操劳。”
“好,你放心。”
陈吉发到书房,又熬了大半个通宵,东方鱼肚白时,才伸了个懒腰,在书房的圈椅上合衣闭了眼,小憩不过一个时辰。
十月十九这天,陈吉发告别父母妻妾,登上前往南京的货船,开启了进京科考之路。
武昌府到应天府,顺流而下,一千公里的路程,不停脚只需要三个昼夜。
王奎所在的船帮,规模不小,带货也杂,途经州府大县,往往要停船补给货物。如此拖拖拉拉,到了十月二十五那天才进入应天府地界。
船停下关码头,因为是漕船显眼,陈吉发刚刚落地,本地的牙人就围了上来,询问是否需要打些货物,或是寻找仓库,租赁门面,热情的很。
船上有百担货物,不可能一天交易完,王奎的漕船也不可能等他卖货,肯定需要租用仓库的。陈吉发也有意找个牙人提供信息,但这些家伙多半是本地的地痞,若是觉得外地人软弱可欺,骗你钱财害你货物也是寻常见的事情。
陈吉发在应天府人头还不熟,因此得要小心谨慎。
于是,他便花了几十文钱,隔了很远的距离找来三个不同的牙人,分别询问信息,最终雇了个黝黑干瘦的四十多岁牙人,后者带着陈吉发和王石头来到码头北侧的空置院落,租金每月五钱银子。
院子的东家是做运输生意的,专门帮人从码头运货到城里,这地方本就是货物周转站。如此,陈吉发将货物存在这里,下步也省下去再找人搬货的麻烦。一两银子,包了十天的仓储和运送,陈吉发觉得价钱合适,于是签了契书。
谈成了生意,那牙人很开心,一两银子的款项,他能抽一百文。
“客官往后还有什么要问的可以来找小的
。”那干瘦的中年男人堆着笑道,“小的平时就在下关码头外面趴活,唤作老宋。若是您去时没见着,在码头外第九间茶棚坐坐,小的很快能回。上元、江宁两县小的都熟,土地货物,房屋奴婢,租赁买卖,都可以找小的。”
陈吉发觉得这老宋是个认真做牙人的,够专业够敬业。于是点点头。
“嗯,记下了。再有事还找你。”
老宋得了答复,乐呵呵走了,王石头帮陈吉发背着行李包袱,问道:
“公子何不干脆让他介绍个住的地方?”
“不急,先去客栈落脚,等弄清情况,再筹谋计算。”
从下关往东,便是应天府上元县,往南,便是应天府江宁县。南京有明朝的留都班底,同北京一样的六部配置,还有洪武起家时修的皇城。
大明二百八十年,作为陪都和南方经济文化中心,持续建设的南京城,到了明末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工商发达,文化昌盛,繁华奢靡,远甚江夏。
南京城南富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