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闲言碎语(第2页)
赵氏和熊韵芝只以为老头是自己想通了,也不甚在意。只在家准备了些答谢礼,送给邓来鸾、刘勷和陈鉴这些与陈吉发密切的老爷们,便将这事情放在一旁。
忙完这些,已经是几天之后,陈吉发从京城寄来的信件才刚刚送到。
由于路途越发遥远,如今信件周转都要近一个月时间,陈吉发对江夏的事情了解越来越不便,信上提到苏家湾合作社的事情就越来越少,反而是对熊韵芝的思念情谊与北京的各种见闻多了些。
柔情蜜意的话语的确会让人心情舒畅,熊韵芝将信通读了两遍才放下,然后依旧是取出两张信纸,先把手头的事情写了,又嘱咐陈吉发换季注意穿衣饮食,照顾好自己。第二张纸依旧写了首小诗,表达对相公高中的祝福。
翠柳抽芽迎春到,
红帖快马报喜来;
今朝轻歌为君贺,
旬日金榜登阁台。
此时此刻,被夫人牵挂的陈吉发陈公子,却扔下即将开始的殿试,带着李六跑到了张家口。
这是陈吉发早就计划好的。
从会试结束到三月十五殿试,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别的士子都趁这段时间在京城活动,以求传胪之后寻个肥差。陈吉发压根没有这方面的追求,安排好锦绣庄的合作之后,就直接往张家口去。
张家口是大明朝抵御少数民族南侵的重要关隘,也是开展对北方少数民族贸易的重要陆上口岸。此地隶属宣府军,附近共设有15个卫所,7个千户所,历史上驻军最多时,有高达15万人。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卫所在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距离陈吉发所在的年代已经有200多年。
宣府军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历任宣府总兵及督师人选都是天子近臣,然而到了崇祯年间,因为朝政党争不断,人事败坏,再加上边患危险,那些所谓的“天子近臣”居然都不愿意到宣府赴任。
如今宣府总兵官罗俊杰是名将罗一贯的儿子,因父亲的战功荫官累至总兵,并不是什么良将帅才,却也做事中
规中矩。
这些年来,因为与后金战事的关系,赤峰、山海关一带的商路不通,京师、山西一带的商人便通过张家口出关,把关内丰富的物产通过草原上的商路运送到北方各大势力,再换成草原上的特产,牛羊马匹,运回关内,获取巨额利润。天长日久,张家口堡的商业贸易功能越来越重要,鼎盛时期堡内票号、商号达1600多家,最高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
但这种畸形的繁华,却并非国之幸事。究其原因,便是堡内商人同后金开展的走私贸易。
后金入寇,在明帝国大肆劫掠,抢劫到的金银珠宝,然后在张家口通过走私商人换成粮食铁器,运回辽东。而张家口的这些商人们,又拿着换回来的金银,到周边省份收集粮草,导致北方粮食始终紧张,价格高企。
大明帝国的边禁政策到了崇祯年间,已经完全不能起到限制后金的作用,反而养肥了敌人,使整个北方出现了粮食危机。山西连年饥荒,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粮食被商人们运到了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