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203章 蛀虫也要利用(第3页)

 王府土地往往因为打理不善的原因,产量不如农民的自留地,而且由于王府佃农承担的租税很高,农民开荒积极性不高,滩涂、荒原和山林开发利用率极低,最适合陈吉发安置大量流民,开垦土地。

 若说起来,河南如今被流民破坏的十分彻底,要是在河南屯田也许事半功倍,但河南中原腹心,流寇官军往复,陈吉发力量薄弱,暂且不易入局。

 陈吉发出了楚王府,又将这件事与卢象升进行了报告,主要是涉及到更高层政治上的勾兑。

 陈必谦和左良玉既然想拿三成的粮草,就要给他们办事。至少在楚王收容河南流民这件事上,要从政治上将之定性为文官的屯田行为,楚王只是配合。

 否则,以崇祯皇帝的多疑个性,只怕要派钦差来查探,多少会影响陈吉发的事业发展。

 “子安为何要行这步险棋?”

 卢象升并未直接答应,而是反问他缘由,眼神沉静,看不清喜怒。

 陈吉发有他真实的理由,他想拉楚王府下水,这样,等北京失陷,崇祯自尽之后,他就有天然的优势可以拥立楚王。但此时不能这样说,特别不能对卢象升这种大明忠臣来说。

 “学生前段时间接到报告,龙泉山楚王府庄田有佃农脱逃,投靠附近的流哨。兹事体大,若是任由楚王的佃农跑到南边合作社的地盘,迟早要引起楚王的猜忌。因此,学生便想着在两者之间设置藩篱。”

 “有些道理,但这步险棋之于要解决的问题太过冒失。子安何时做事如此不考虑后果了?”

 “大人,事急从权。北面越来越乱,学生实在没有时间了。要大量安置流民,筹备粮草,训练新兵,没有土地作为依靠如何能行?如今,江夏士绅的土地虽说入了合作社的股份,但耕种这些土地并不需如此多的人手,加上如今搞农林牧渔,开矿采掘,荒地也都利用起来了。要想继续发展壮大,唯有向周边扩张。武昌府是楚王封地,王府田庄占了整个武昌府的半数还多。这么多土地,大部分都是闲置的,若是楚王同意我们经营,就算交给他一半的田赋,增加的收益也足够让大人多养数千兵马,何乐不为?”

 卢象升陷入了沉默,良久,他叹了口气。

 “本官知晓了,你回去等消息吧。”

 陈吉发知道,卢象升勉强算是同意了。这位实干派官僚对基层的事情非常清楚,在他之后数次给皇帝的奏折中,就提到了屯田和地方治理的问题,陈吉发只是提前将这件事做了。

 唯一的区别在于卢象升从来没想过招惹藩王,毕竟崇祯多疑,这么做事后少不得要被人弹劾。

 陈吉发压根没想过给崇祯皇帝当忠臣,所以没这个压力,但对于卢象升来说,却是非常艰难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