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党争纷扰(第2页)
“部堂大人高洁,晚辈佩服!”
郑三俊既然答应帮忙,很快就拟好了折子,言湖广近年乡土安宁,治安绝佳,盗贼为之一空,居民夜不闭户。
去年京察,湖广考核优异,卢象升、邓来鸾功勋卓着,又有赋闲士子陈吉发,保境安民,辑盗平寇,忠勇可用。
这封折子没有明说推荐,只点名表扬,但看折子的人,一眼就能明白关窍。
郑三俊现将这封折子给了同为四朝老臣的阁老钱士升,签转报内阁首辅温体仁。
温中堂多聪明的人?
只一眼就看出其中猫腻。
正好前段时间皇帝签给谢升的条子办了回告,也一并到了温体仁手中,这事情就有些意思了。
温体仁和谢升都是“孤臣”,是“帝党”,基本的政治逻辑,就是要打压东林党。
卢象升是个东林党,郑三俊也是个东林党,那么,在崇祯皇帝已经表露出怀疑的情况下,打压卢象升的确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这个时候,郑三俊明知温体仁不喜欢东林党,明知是讨论卢象升下步去处的关键时刻,却偏偏要提江夏的治安绝佳,夜不闭户,这到底是推荐,还是别有用意呢?
温体仁仔细琢磨,觉得里面必有蹊跷。
谢升原本的折子给皇帝的解决方案,是要调任卢象升领南京兵部侍郎,整顿南京军务;江夏陈吉发授大名府推官。
这样一来,既完成了皇帝指示,将两个人调离开来,又打压了卢象升,让他由封疆大吏变成部内属官,明升暗降。
温体仁考虑,崇祯皇帝还是看重卢象升才能的,只是有些怀疑他与湖广士绅勾结,若是打压太过,万一皇帝查起来,少不得又要卖曹化淳一些人情,实属不智。
但钱士升和郑三俊这俩老儿,突然来这么个论功举荐的折子,却是给他递了刀子,这样一来,谢升的这份提案,倒也顺理成章。
顺理成章?!
温体仁
警觉起来。莫非,这两个老儿算到了自己对他们的敌意,就是要让卢象升去南京?
那么,这帮人在畏惧什么?筹划什么?
究竟,隐藏在这道折子后面的逻辑是什么?!
温体仁不愧是崇祯宠臣,思考问题的脑回路十分清奇。
他多疑而狡诈,皇帝多疑而寡恩,臭味相投。
想到这里,他将两道折子先收起来,打算放一放再说。
这个时候,朱大典的一份折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朱大典大约是知道弹劾他的人太多,也知道王家祯怕是要打小报告,于是报了一份密报,想让皇帝高兴一下子。
其中解释了他到处扒皮贪污的事情,有这么一句话:“臣筹资铸神威大炮五十余门,俱能以骡马拖拽,日行百里,实野战利器也。言官不通戎政而肆意攻讦,污臣靡费钱粮,臣惶恐,唯有自辩。”
温体仁回忆片刻,又翻出滁州、商丘之战的折子,没发现那句话说了五十门炮的事情。
这朱大典搞什么鬼?崇祯皇帝已经有意让他去守皇陵了,他这个时候突然爆这个事情出来,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