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362章 乱臣贼子(十)(第2页)

 与此同时,五军都督府也上了一道折子,请示将胶州倭寇招安,编入鳌山卫。

 其中便提到了鳌山卫勤王兵马一千人,另有四千招安的倭寇同行。

 建议圣上派遣督师、监军,独立成营。

 崇祯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叫来杨嗣昌,商讨对策。

 “爱卿以为,这两份折子如何?”

 杨嗣昌是个嘴炮,最善于揣摩圣意。

 如今天下纷乱,朝廷无钱无兵,崇祯既然如此犹豫,那就是不愿意剿了。

 连伪清都能媾和,郑芝龙、张献忠都可以招安当官,再招安几千胶州海盗,有何不可?

 “如今京畿混乱,若山东再乱,恐怕天下将崩。圣上不若先招安以稳住胶州倭寇,待事态平息,再派大军赴胶州平乱。”

 杨嗣昌的这番话说到了崇祯心里,于是他点点头道:“文弱言之有理。何人可前往督师?”

 杨嗣昌心想,他虽押中了皇帝所想,但这职司不知是福是祸。

 倭寇难以约束,若是为祸地方,少不得要问责,肯定不能推荐心腹人去。

 但毕竟是数千兵马,万一听从调遣,立了功劳,将来论功行赏,能捞些好处。

 就好比熊文灿,招安了东南海盗郑芝龙,如今简在帝心,当了五省总理。

 所以,这个人既要是他的人,还得不怕担责。

 想到这里,杨嗣昌躬身上前,建议道:“淮扬道御史袁继咸素知兵事,可用。”

 崇祯皇帝对袁继咸没啥印象,小小的淮扬道御史,还不在皇帝股肱大臣的名单里。

 不过,杨嗣昌早有准备,简单将袁继咸的经历介绍过,崇祯便点头同意。

 “好,就依爱卿所言,给袁继咸挂一个山东监察御史的职司,巡抚莱州,督胶州营。另,登州监军吴直,素有勇武,熟悉海寇,可为监军。”

 杨嗣昌点头应下,返回内阁票拟圣旨。

 途中遇到首辅刘宇亮急匆匆进宫,询问之下,才知道山海关兵马已经返回京畿,正在东郊集结。

 刘宇亮显然是想要与清军作战的。

 杨嗣昌想了想,到文华殿之后,先去找了薛国观。

 两人密谋,准备在明早廷议上推举刘宇亮担任督师,解围京畿。

 另一方面,则给高起潜去信,告诉他崇祯皇帝对作战持犹疑态度,让他猬集避战,不得有所损失。

 朝廷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陈吉发的队伍正驻扎在济南府,邹平县与济南府城之间的丘陵地带。

 邹平县对这支部队十分戒备,不肯提供补给,也不让军队靠近休整。

 陈吉发带着二十近卫入城,与县令大人浅酌几杯,又送了礼物,才取回少量的补给。

 不过,他如此作态,不过是让朝廷以为胶州营还需要地方补给罢了,并不是真的要依靠地方。

 另外,陈吉发打算依靠沂蒙山区,建立新的根据地,济南附近要设立农会工作的据点,所以提前在附近摸清情况非常必要。

 这也是部队驻扎在此的原因。

 晚上回营的时候,朝廷派遣的监军先到了。

 吴直来时带了五十阉军,还有二百锦衣卫随行。

 入济南府地界后就递来文书,要求鳌山卫及新招安的倭寇首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