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乱臣贼子(十七)(第2页)
但现在陈吉发兵变在前,这么多人都看见了,皇帝必然会下定决心。
“立刻草拟上表。另外,辛苦袁督师跑一趟,去江夏故地,督办此事。”
袁继咸连忙应下差事。
历史上,这位袁督师也是在左良玉兵变之时,孤身前往武昌城劝降,胆气和忠诚都十分可嘉。
但这种对于朱明王朝的忠勇,对于陈吉发来说就是催命的毒药。
第二日清晨,陈吉发带领大队人马抵达巨鹿县,清军的探马立刻就发现了这支援军。
消息到了多尔衮这里,现在,他面临抉择。
卢象升的天雄军和陈吉发的江夏兵都是清军的劲敌,此前,在同等规模的对战之中,这两支部队都给清军带来了严重的杀伤,而现在,他们合流一处,落入了清军的包围圈之中。
对于清军来说,有利的方面在于,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追逐消耗,明军现在十分疲惫,而高起潜等外围援军不会干扰他们与两支明军的决战。
坏消息在于,这里是明帝国腹地,尽管知道卢象升和陈吉发的部队可能补给不太多,但也不能采取像关外那样围城打援的战术,拖延时间对清军不利。
露水还未消退,多尔衮就率领几位将佐和白甲兵来到战线附近,观察敌情。
历史上,多尔衮是在前锋部队与卢象升激战半日之后才率领主力抵达战场的,但现在,由于陈吉发这个变数,他从一开始就扑上了全力。
阿巴泰非常担心多尔衮的安危,他抬起头,看到了远处半空中悬浮的黑色球体。
这是江夏兵的标配,在晴朗的日子里,这种黑色的大球能够洞悉远近战场的情况,远比海东青好用。
“贝勒爷,您还是稍微靠后些,那些江夏兵有些古怪的兵器,当心伤了您。”
“不妨事。”年轻的多尔衮锐气十足,并不太畏惧这些看不见的敌人,“兄长受到的伤害,我会帮他讨要回来。”
阿巴泰心中没底,如果现在是个大雾天气,或者阴雨天气,他觉得没准对明军的火器会有所削弱。
不过,北方本就少雨,如今又是干旱的冬季。
虽然干燥的路面有利于骑兵纵横,但也有利于明军的火器。
多尔衮没有直接面对过江夏兵,他所认知的,都是从部下口中听来的,这其中,多少有些不切实和矛盾的地方,让他不能尽信。
现在,对方就驻扎在前方不远的小镇上,哨骑遍布,临时安置的营垒毫不含糊,每位士兵都冷静有序,各司其职,看上去就是强军的姿态。
由于没有望远镜,多尔衮带人靠近到了营地前方两三里地的位置,对方立刻派出骑兵前来驱逐,双方并未交手,清军将领主动退却,明军没有尾随。
这让阿巴泰松了口气。
他真的非常害怕什么地方飞出来一枚弹子,像击败阿济格那样击中多尔衮。
回到营地,清军立刻组织军议。
根据查看的情况,江夏军显然比卢象升的天雄军更加保守,结硬寨,打呆仗,不宜选为第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