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392章 宰执天下(六)(第2页)

对这两件事,陈吉发未进行干预。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不在大明帝国的破房子上浪费太多精力,那就不要去管这些破事。

合作社在政治上的底线始终如一,那就是任何政治军事波动不能干扰合作社的正常发展,尤其不能影响到长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只要不是威胁这条底线,其他的事情只是锦上添花的添头,并不值得陈吉发花费大气力去解决。

陈吉发这次前往大名府,有两个目的。其一便是视察这块地方的建设;其二,便是借道前往开封,会见周王。

先前,在对待藩王的态度上,虽说促成了削减藩王待遇的圣旨,但这东西若是没有宗藩的响应支持,靠合作社武力推行,肯定是要惹大麻烦的。

圣旨下达后,天下宗藩都按兵不动,只有同陈吉发早有协议的襄王府上表响应。

陈吉发不能看着宗藩侵占大量的土地和商业资源与合作社别苗头,因此,他决定说服更多宗藩实施改革。

周王朱恭枵,便是他选定的第一人选。

此人性情温和,知书达理,而且同情底层,乐善好施,早就贤名远播。

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做出个放弃土地发家致富的样板来,再与其他宗藩谈判,就会事半功倍。

开封府与大名府临近,陈吉发一路从大名县南下,每个县停留一天,听取当地合作社汇报,随机走访农庄、商会和百姓。

如今的负责人罗霄宪十分紧张,生怕出什么漏子。

好在除了农户们对于工分报酬、物资调配和水利建设等方面有些小意见之外,并没有什么负面举报。

到中秋节那天,正好完成了考察行程,抵达了开封府,赶上张灯结彩的月圆夜。

每逢佳节倍思亲,陈吉发在客栈安顿下来,见月色正好,不免想起之前同熊韵芝的种种,又有些感慨悲凉。

赵坤兴也有点想他家夫人,到院子里见陈吉发也在仰头望月,两个大男人便准备出去约个酒。

这个时代,城市的夜晚往往有宵禁,只在中秋这样的节庆才会有庙会花灯。

反正今日过节,两人溜溜达达,顺着汴河欣赏满城灯火,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竟然渐渐的忘却了伤悲。

大城开封,明末有户籍人口三十七万余,算上非户籍人口,及邻近入城务工的奴仆杂役,粗略估计有六十万人。

这种人口规模,在明末历史条件下,绝对是排得上号的雄城。

然而,在历史上,崇祯十五年,闯王李自成为了达到速破开封的目的,掘黄河水淹开封,这座近六十万人口赖以生存的城市随之夷为平地,粗略估计有四十余万人死于此役。

而此时此刻,这些将在三年后就死于非命的生命,就在陈吉发的眼前,人头攒动,花灯过境。

陈吉发无法想象这么多百姓因一场大水死于泽国,无法承受繁华的都市瞬间化为炼狱。

如今他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筹码来终结这个乱世,八年前那个端午节在人声鼎沸的江边看龙舟时的那些思绪,此时再度涌上心头,可他的心境已经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