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第四个剑灵

李奕皱着眉头,心里不停地琢磨。

他先从中医的角度开始分析,人的懒惰,可能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特别是当脾肾功能减弱时,人就容易感到疲倦,失去活力。

这女子之前的勤快,与后来的懒惰,形成鲜明对比,很可能是因为她的身体在某个时间点遭受了重创,导致气血瘀滞,脏腑功能受损。

人体之气分为阴阳,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失衡则疾病生。

原本勤劳的人,突然变得懒散不堪,或许是体内阳气衰弱,阴气过盛所致。

而阴阳失衡,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脾肾两脏。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人易感到疲倦无力。

肾藏精,主骨生髓,肾虚则精神不振,腰膝酸软。

她的病,恐怕与脾肾两虚脱不了干系。

他又结合易学来考虑,讲究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这女子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从被夸赞到被抛弃,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可能打破了她体内的阴阳平衡,使得五行失调,进一步影响她的身体状况。

他又想到,八卦中的坤卦代表地,为阴,象征柔顺、安静,但过度柔顺,则缺乏活力,恰似这女子后来的症状。

或许,她生命中遭遇的重大变故,如丈夫的抛弃、家人的嫌弃,这些精神上的打击,让她内心的“坤”卦能量过度显现。

坤为阴土,乾为阳金。

阴土生阳金,但如果阴土过盛,就会抑制代表积极、阳刚的“乾”卦能量,导致身心俱疲,逐渐沉沦。

“那么,要治疗这种怪病,首先需要调理气血,激活脾肾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李奕自言自语,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针灸治疗的方案。

最终,他确定了几个关键的穴位: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

这些穴位,都是调理气血、健脾益肾的要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它的功效为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能促进气血生化,增强体质,对于改善脾虚引起的疲倦无力,有着显着效果。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是任脉的重要穴位。

它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可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它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阳气不足导致的各种虚劳病症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