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如芒(第3页)

 

而名单上的制作人们则全都是拥有两个、甚至三个大型项目以上经历的资深制作人。

 

由于牛铁明刚刚建立公司,作为南极集团无数人注视的焦点,他身上的压力也不小。

 

更别说,他一下子从南极互娱的游戏副总裁,仅靠着《幽冥山海》这一战,就一跃晋升为和南极互娱同级的公司的负责人,同时直接隶属南极集团。

 

这在南极集团的历史上,也是第一遭。

 

要不是因为南极集团的游戏业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潜力都已经快要耗尽,每年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小,甚至不少的部门已经开始开倒车,唯独3a单机游戏这边还是一片蓝海,牛铁明说什么也不可能跨这么大的一步。

 

周旷看完所有的人选后,还是觉得一开始的那个曹庆历,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牛铁明。

 

“不考虑考虑挖一整个团队吗”

 

牛铁明提出了心里的疑问。

 

“没有必要。”

 

周旷摇了摇头,解释起来。

 

“单机游戏,和做其他类型的游戏不同,需求也不同。”

 

“可能这些团队已经有了默契和一起开发游戏的经验,但是换到单机游戏的开发环境,就不一定适用了。”

 

“这涉及到开发习惯的问题。”

 

“如果你招募一名制作人,让他自己组建团队,这样虽然费事费时间,但至少这个团队一定是符合项目需求的。”

 

“制作人自己挑选团队,用起来也更顺手。”

 

“不要以为相同的制作人,在面对不同的项目时,对于团队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在公司内,如果一个团队已经磨合好了,自然不可能因为项目的更迭,就遣散所有人,重新组建团队。”

 

“但是现在你既然是从零开始孵化团队,我更建议你采取这种方式。”

 

周旷解释道。

 

他自己同样是这样行事的。

 

当初周旷让马途去组建新工作室,并带走了大部分老员工,只留下能力出众的员工,就是在为冯旗的入主做铺垫。

 

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让冯旗从一开始就如鱼得水,毕竟他可以自己选择如何组建团队。

 

这些招募进来的人才,全部成为了他的心腹,又没有人给他埋坑,自然做事顺畅。

 

这样的自由权力,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虽然对马途有点不太公平,毕竟有点让冯旗摘了桃子的意思,但后来周旷也弥补了对方。

 

不光是他,所有在demo阶段出了力的员工,哪怕后来没有继续待在《幽冥山海》项目组,周旷还是按照其他员工的标准,给他们发了奖金。

 

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意外之财了。

 

他们当初只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发demo,但是却拿到了费两年制作的《幽冥山海》的全额奖金。

 

并且,周旷除了钱,也没有忘记名。

 

在《幽冥山海》最后的制作人列表中,他们的名字不仅和普通的员工一样列入其中,周旷还特意加入了一个特别感谢名单。

 

像马途,他的名字就和冯旗并列,同样置于制作人的位置。

 

只不过他的名字列在冯旗之后。

 

即使这样,马途也乐得合不拢嘴了。

 

毕竟这可是《幽冥山海》啊,国产的第一款3a单机游戏,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无论什么东西,第一次都是最重要的。

 

就像登月,大家都记得说出“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的阿姆斯特朗,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第二个登月的人,名字叫做奥尔德林。

 

很多业内的人一开始都还没明白,怎么《幽冥山海》有两个制作人

 

为此,他们还专门去查了这个马途是谁。

 

周旷这样的做法,既在待遇上满足了他们,又把名誉给齐了。

 

自然所有人都很满意。

 

牛铁明听了,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他非常看重周旷的建议,他请对方过来,就是为了想要听到这样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