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主人翁精神(第3页)

 “对!” 

 “来了!” 

 艹! 

 李天明在心里骂了一句。 

 早知道就不该这么早回来。 

 正想着呢,就看到一辆吉普车开了过来,一直到他附近停下,车门打开,下来的正是姜红英,还有一个满脸尬笑的刘思明。 

 “姜同志,你好啊!又见面了!” 

 李天明立刻终止了内心的吐槽,换上了一张热情洋溢的笑脸。 

 姜红英白了他一眼:“你笑得还能再假点儿吗?” 

 小姜记者又不傻,还能看不出李天明对她是避之唯恐不及,至于因为什么,她心里也清楚。 

 之前和王作先聊过,然后被王作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她提的那些问题,轻则大西北,重则阎王殿。 

 别说李天明了。就算是王作先遇见她这样的记者,腿肚子都得打哆嗦。 

 “说说吧,关于这座桥,我不问,你自由发挥!” 

 呃? 

 看着姜红英身后的刘思明拿出了笔和本,准备记录的样子。 

 这俩人的身份是对调了吗? 

 果然背景深厚,想要进步也能容易得多。 

 换作别人,光是熬资历就要熬上几年。 

 “你要不说,我就提问了!” 

 别,千万别! 

 李天明哪敢让姜红英挖坑,调整好思绪,稳住了心神。 

 “关于这座桥……” 

 李天明侃侃而谈,从民生,一直聊到了国家的基础建设,完全是一副爱国爱民好青年的架势。 

 说得不少,可干货却没几句。 

 “可修桥用的是李家台子集体企业创造的财富,用于架桥的话,会不会损害参与集体企业建设的村民的利益?” 

 “完全不会!” 

 这话不是李天明说的,而是闻讯赶来的李学国。 

 他之前听李天明吐槽姜红英,知道这位小姜记者是个挖坑的好手。 

 哪敢让李天明独自面对,急匆匆的就赶过来了。 

 “集体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单单是为了改善集体中个体的生活质量,同样也是要为集体服务,架这座桥,方便的就是集体。” 

 李天明见李学国到了,赶紧溜之大吉。 

 再晚走一秒,谁知道姜红英那张嘴又能提出啥刁钻的问题。 

 转天,《海城日报》头版头条便刊登了一篇文章。 

 长甸河大桥建设伊始——论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 

 文章中,详细的介绍了李家台子村民,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动用了集体企业的盈利,将其用于桥梁建设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