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五言一拍、灯烛已明

 等到那温如故摇着扇子,讲起这五言一拍的事,他才说了几句,燕然就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五言一拍表示的是一段时长,也是乐师最熟悉的计时方式。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唱出一句五言诗词的时间。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音乐,从唐朝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的现代京剧,全都是按照句子来打拍子的。 

 从三言、四言、一直到七言,各种拍子的时长都不一样。 

 在这大宋年间,打拍子时都是用牙板来敲的,而且每一拍都要落在韵脚上。 

 若是韵脚上没打上拍子,对于艺人来说是演出时的严重失误,也是技艺上的奇耻大辱……这要是个学徒,回去肯定要被师傅打屁股的! 

 所以这位乐师说的五言一拍,按照燕然的估算,也就是现代的六秒左右。 

 至于为什么,大家认为燕然原本该懂的他却不懂,弄得温如故一边卖弄,还一边用嘲弄的眼光看着他…… 

 那是因为咱们小侯爷,还是一位诗词大家! 

 可是在大宋,所有的词最后都是要唱出来的。 

 每一个词牌……比如燕然赖以成名的《青玉案》,都是有固定的旋律和节拍的。 

 所以不管谁填出的新词,只要往旋律上一套,艺人就能唱得出来。 

 可燕然这个填词大家,他“满城风絮燕天行”的名号连天子都知道,居然不懂五言一拍?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不过燕然却不怎么在乎,他只要知道拍子的时长就行,现在破案要紧。 

 六秒钟时间……燕然在心中暗想:也就是说铃声过后六秒,大胖子就摔倒在地,吸引了大厅里所有人的目光? 

 那辛如海跌摔的这一跤,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啊? 

 …… 

 百里姑娘看着燕然一点一点,将案子里的异常情况提取出来,渐渐汇总在一起,姑娘的心中不禁暗自吃惊。 

 说实话,这位飞贼姑娘之前做案不少,破案却一回都没见过。 

 在她的想象中,破案无非就是到办案现场,找一个神情鬼祟的人,然后一拍惊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