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团聚了(第2页)

 况且人工传递消息,专门让人跑一趟,路上的花销也不少,找镖局或者行商递信,来回打点也需要不少钱,合算下来,这钱花的也不算亏。

 “那他的家人呢?可接过来了?”孟昭忍不住问道。

 许韵蓉点了点头,“当然也一起接过来了,就安置在咱们旁边的院子里,他既然给咱们做事,哪有让他家人留在外人手里的道理。”

 孟昭松了一口气,萧宥之之所以让他的家人住在萧家,估计也存了些把人质留在手里的心思,如今家人接了过来,那人也能安心为她们做事。

 “住得近就行,等过年的时候,我多准备点年礼给他家送去,这人留着往后有用。”

 信鸽只能归巢,无法往返,孟昭能用信鸽给爹娘传信,但孟大山许韵蓉给孟昭的信件还是要人工捎带,回头要让他在曲阳也驯养一批鸽子,这样才能双向传递消息。

 许韵蓉一边帮着收拾孟昭带回来的东西,一边也说着最近的情况。

 她提到今年卤煮铺子新增了不少加盟商,尤其是周管事,在沁阳把生意做起来后,尝到了甜头,又打起了别的算盘,将周边两个县的加盟权一起都收入囊中,此时单他自己,就开设了四家铺面。

 因为开设的铺面越来越多,孟记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寻求加盟的人增加不少,许韵蓉对前来寻求合作的人审核的也就更加严格起来。

 同时,加盟商越多,卤料作坊的供货压力也就越大,外加还有跟春风楼的合作,一年间,春风楼的订单差不多翻了个翻,许韵蓉不得不对卤料作坊进行扩招。

 宋玉娘在淀粉作坊做工,沈家村学堂开学的时候,她想着让自家大妞也去上学,当时公公婆婆小叔妯娌都说她自私自利,好好的闺女不让在家里干活做饭,偏要送去上什么破学,又不能考秀才,简直是浪费时间。

 村子里的人也纷纷议论,笑话宋玉娘异想天开,他们说,大妞都那么大了,再过两年都能说亲,送去上学,学成之后出来嫁人,她什么也捞不着,白忙活一场。